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行会

  ……

    而在北京,随着皇帝的点头,顺天府尹杨廷鉴则开始了对京城的改造,准确来说是对京城人口的疏通。

    即,将东城向外扩张,从而容纳更多的人居住。

    靠近永定河建造卫星城,也是皇帝赞同的。

    开春后不久,内务府与户部就直接拨下银圆,让工部在玉河(通惠河)附近建造了一批王府。

    玉河连同护城河,然后一路向东,抵达通州,长一百六十里,是北京重要的生命线。

    来自天南海北,无论是运河还是海运的物资,都要从通州由玉河输送入北京的崇文门。

    而这些前不久刚册封的十二王们的王府,就在这中间的八十里处,以十亩见方开始修建一条王府街。

    虽然人家住不了太久就会就藩,但建好了也能给后来的兄弟们用。

    户部和内务府如今有钱,对于此事倒是大方的紧。

    这下,立马就引爆了京城的市场。

    木材、砖石应声而涨。

    皇商们分工明确,瓜分了这场盛宴。

    他们倒不是直接采伐树木,而是搜罗木材商的名贵木材,从中赚取差价而已。

    内务府倒是习以为常了。

    毕竟木材出了什么事,直接把负责的皇商抓起来就成,免得四处找寻那些木材商。

    钱倒是在其次,责任一定要清楚。

    除了王府,顺天府雇佣了上千名劳工,开始挖掘地下沟渠,以及修建各式的四合院。

    当然,户部的仓库,自然也是在此扩建。

    一条宽敞且平坦的官道,也开始动工了。

    数日后,此地则被命名为东河县,隶属于京畿五县,属于顺天府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东河县并无城墙,属于开放式的城区。

    这对于大明来说,可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回。

    但东河县担负的责任,又让他不得不如此。

    作为京城的外扩地,接近通州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人满足京城日常所需的囤积地。

    粮食,酒醋、牛羊,布匹等日常消耗量大,长期堵塞运河,迫切地需要一个中转站。

    同时京城内空间有限,粮仓又不能隔离太远,东河县不远不近,半日的路程最为适合。

    设县,加上数个大工程,需要的劳力上万计,消耗的钱粮数以十万,偌大的京城,几乎是瞬间沸腾起来,热闹翻了一倍。

    朱谊汐则寻着难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