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时尚

    对于书肆来说,最盼望的就是三年一度的春闱,其次则是每年二月的县试,以及乡试了。

    当然,如今又多了省试。

    四者相互错开,偶尔又并在同一年,对于书肆来说是最热闹的。

    摘冠书肆中,掌柜的则拨弄着算盘,而小二则整理着书籍,收拾着地方。

    算盘声啪啪作响,给这还算安静的书肆带来了一丝紧张,又带着别样的和谐。

    “小亿,这个月怎么降得那么厉害?”

    赵墨三十岁的年纪,此时却愁成了五十岁,额头上的法令纹都起来了。

    打从他父亲那辈起,就在京城开始经营书肆,可谓是嗅着墨水味长大的。

    虽然如此,但他的文才并不过,过了县试,府试,怎么也过不了院试,只能领着一个童生的头衔,经营书肆。

    当然了,他是绝对不会承认,是那些钱财吞噬掉了他对于圣贤之道的向往。

    “东家,上个月和这个月没有县试啊!”

    伙计无奈道:

    “除非朝廷像辽东,察哈尔,绥远那样,把县试放在四月……”

    县试在地方上一般是二月,但架不住地理不同,草原这时候依旧是冻人,再加上修养一个冬天牛羊放牧需求,故而就放在了四月。

    “朝廷对于那群鞑子也忒照顾了!”赵墨嘀咕着,算盘啪啪作响。

    “掌柜的,可有《唐诗三百首》?”

    “有的!”

    见一父子到来,赵墨脸上立马堆起了笑容,放下袖子走了过来:“不止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绍武拼音》都有!”

    “《绍武拼音》就不用了,贵公子仪表堂堂,肯定是一口正的官话,根本就不需要学什么拼音。”

    “哈哈哈!”男人笑了笑:“从小就教他官话,这事越早越好,就连家里我也用官话来。”

    说着,父子二人就被带到了蒙学一类的书摊旁,三字经,百家姓等书,应有尽有。

    这些常规读物他们早就备好了,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诗歌启蒙。

    “我这是唐诗宋词文本,可是琉璃厂的二酉堂印刷的,一百多间印坊中,就属二酉堂的最好。”

    “您瞧瞧这字,多端正,一个错字都无。”

    “您闻闻这墨水,是从南京来的,当年王羲之写字入神了,就是经常误食这墨,一点事也没有,反而字写得越来越好……”

    父亲听着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