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巨匠

    “只是殿下,多年来的移民,您也是知道,耕牛,房屋,口粮,农具,缺一不可,平均每户人家要花费十块银圆,才能站稳脚跟!”

    “也就是说,还要八百万?”越国一算数字,立马就变了脸色。

    这笔庞大的数字,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松江府或者苏州府一年的赋税罢了。

    但对于越国来说,却是泰山压顶。

    这些年来凭借着土地和商贸,越国一年平均赋税在二十万块左右,如果算上额外的金银差价钱,一年差不多五十万。

    而其中,越王一家就要五万块私用。

    官员、军队的供养,则要十来万。

    剩下的三十五万中,至少要拿出十万来安抚移民,让他们尽快的扎根,从而创造财富。

    毕竟移民是让人过来生活的,可不是把人从船上转运到越国就万事大吉了。

    没有房屋和火炕,他们熬不过冬天;没有口粮,他们撑不到秋收;没有农具,他们无法开荒种田。

    毕竟那些碗筷家具什么的都带不过来,顶多带一口铁锅罢了,生产资料接近于无。

    就算这样,他们还要度过水土不服的困境,可谓是困难极多。

    这也是为何古代非必要,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的原因。

    在没有官府的帮忙下,普通的百姓想要在陌生的地方扎根发芽,三五年是最根本的,八九年算快的了。

    而往往大多数人则死在迁移的第一年。

    但朝廷帮忙,短短一年时间就能安稳下来,三年时间就能开荒种地,上缴赋税,形成良性循环。

    这也是朝廷户部支援数年的原因,藩国没钱粮,根本就招不到人。

    所以某些中不顾一切地迁民,然后就能让人扎根,只是做梦罢了!

    除非是那些世家大族和地主阶级。

    越国余下的钱粮,基本是都是修路,修城,修沟渠,开荒等等。

    可以说,目前的越国依旧处于建设阶段,还远远不到享福的时候。

    也是如此,越国的步兵只有两千人,水师商队五百人,丝毫不担心袭扰。

    那些虾夷人根本就敢来招惹越国。

    这样一来,每年顶多剩个十几万,得到猴年马月才能拉到人?

    而且如今金银转卖利润降低,日后移民困难了。

    “藩廷财政困难,可得想方法才是。”

    越国蹙眉道:“再继续下去,恐怕每年的移民都无法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