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章税务

量,每个零件都必须要达标,不然的话扣钱。

    经过磕磕碰碰的半个月,他的钟表行终于运转起来,

    原本每个月只能售百来座自鸣钟,如今增加到了三百座,利润更是翻了一倍多,可谓是大赚。

    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学徒的要求自然就不高,也就能早日出师了。

    “哈哈哈,两千块银圆!”

    陶柳山惊喜不已。

    去除成本,他净赚两千块,其利润令人咋舌。

    “若是早知道,岂不是赚的更多!”

    突然间,他就后悔不已。

    “东家,两个税吏上门了!”

    “什么?”陶柳山一惊,脸色难看起来。

    受限于生产力,大明的商税很简单,分为三种。

    专卖,关税,坐税。

    专卖包括盐,酒,茶,铁四大类,同时矿产的开采也会课以重税,属于专卖行列。

    关税则简单了,关隘,渡口等要地,朝廷会抽一厘至五厘的过税。

    坐税,则指的是拥有商铺或者摊位的商人们,布商,醋商,粮商等等。

    由于账目很难公开,加上地方查涨困难,故而则每月限额缴纳钱财。

    如粮铺,每月定缴十块钱,茶肆则定缴一块,酒馆则是二十块。

    这是省时省力的纳税方式。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建设工场的行为冒出来,收税就显得更简单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位置不变,怎么也逃不脱纳税。

    一开始,商税司制定纳税为其利润的三成,但却无法适应下去。

    账目太难查了。

    故而,对于工场,商税司特意制定了收税制度:

    以雇工人数来交税。

    你可以做账,但工场在那里,工人在那里,只要一数就知道有多少人。

    故而,十人以下的工场,月缴十块钱;五十人以下,月缴百块;百人以下,月缴两百。

    百人以上,则是三百块。

    对于目前的陶柳山来说,三百块相较于两千的利润并不算什么。

    但他就怕这群税吏听说自己赚了大钱,想多收钱了。

    谁知,两位税吏上门直接宣布了新的收税政策:

    以每个工人为一块银圆,征收赋税。

    同样是数量纳税,这个额度显然是轻了不少。

    陶柳山有些难以置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