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八章国债

    “通船了,通船了——”庐州府,巢县,裕溪河口,此时欢声雷动,数千民夫们站在两岸,呼声不止。

    在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水闸,上面硕大的巢口闸三个子,极其显眼。

    路边还有残留的石灰,沙子等,也被人们肆意踩踏,浑不在意。也由不得他们不高兴。

    裕溪河是巢湖通往长江的支流河道,古称濡须水,长一百二十里,是庐州府通向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条长江水道。

    由于冬季枯水,故而朝廷在此修建大闸口,洪水期拒江水倒灌,枯水期关闸蓄水,在巢湖流域的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

    同时在入江口也有大闸,防止江水倒灌,层层阻碍。作为船工,他们可是深切地盼望裕溪河好。

    此时,庐州知府李光地躬着身,陪着笑在旁,衣摆被污泥沾染也不以为然。

    因为在他的跟前,则是安徽布政使周昌,周培公。如今四十五岁,只比他大十岁的周培公,已然是地方大吏。

    “晋卿阿,这裕溪河闸修的不错,河里的淤泥疏通地甚好!”周培公看着李光地,笑着道:“一百二十里河道疏通,堤坝,再加上水闸,关键只费了二十万块,着实出乎省衙的意料啊!”

    “藩台过誉了!”李光地躬身笑道:“下官只不过是尽本分而已,若无藩台支持,怕是决难修成!”省时省力,而且不曾贪污,身体力行,着实是一名干吏,前途不可限量!

    周培公若有所思,他目光向后一掠,见到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儒雅男人。

    或者见到了探寻的目光,也弯腰示意。吹着风,周培公又欣赏了下大船过闸的景象,这才回过头,带着李光地在两岸堤坝上散步。

    大量的垂柳早就弯下腰,随风而轻轻摇曳。

    “晋卿,这借债修河,怕是有些不合时宜呀!”思量再三,周培公还是说出来了心里的担忧。

    李光地闻言,倒是感同身受:“是啊,下官心里也不安,但实在没法子,谁让咱们倒霉呢!”

    “不过,你倒是将此事做得不错!”周培公露出一丝浅笑。两人一前一后,面色凝重。

    也怪不得他们如此担忧,实在是此乃开天辟地第一回的事。借债修河,而且还是朝廷首肯,并且以以裕河闸的钞税为抵押物,这在大明三百年来,以及几千年来,也是极其罕见,甚至没有的事。

    对于文官们来说,这是极其逾矩的事。借债还情有可原,但抵押钞税却是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