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私塾

三品的官阶,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官。

    紧接着只要跨越一步,那就是一省大员,威风八面。

    丈夫在外为家族光耀门楣,张姚氏心生欢喜,但同时又不免头疼起来。

    她与丈夫张英虽然成婚早,但是子嗣艰难,长子在三十左右而出。

    接下来,二子在三十五岁出,三子两年前才生下。

    如今轮到她操心的,莫过于次子张廷玉的读书事宜了。

    幼儿开蒙,须不早不晚,五岁是正合适的年纪,但对于张姚氏来说,选择却是有些困难了。

    首先,自然是她父亲姚家的私塾,那里环境舒适,距离又近。

    但桐城最好的私塾,莫过于方家私塾。

    方家家主方以智在秦学中名声极大,乃是江南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做到了江西巡抚的位置致仕。

    如今其人在家钻研学问,教授子弟。可谓是名震一方。

    不得以,张姚氏问起了家中的堂兄张克佑。

    张克佑与张英同一祖父,其父张秉文官至山东布政使,在崇祯年间誓死守城,身死城亡,受到士林的推崇。

    后来张克佑在绍武元年考中进士,一路升官至河南巡抚,前两年因为母亲病逝,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至今还在孝期。

    五十出头的张克佑精神矍铄,孝期中仍旧不忘看书,得知弟媳的困惑,他捋了捋胡须道:

    “若非吾在孝期,倒是可以给廷玉开蒙。”

    “不过,若是要治学,一府之中,非方家莫属了。”

    “还望兄长解惑!”张姚氏也是读过书的,对此颇有几分不解。

    “你姚家文学倒是不错,但却是旧时的八股文,陈旧之气甚多,而廷玉自幼聪慧,岂能让其磨了灵气?”

    张克佑轻笑道:“方家鹿起公乃秦学泰斗,江南派学习徒孙众多,朝廷之上更是有不少官员在其中,江南两省三地,多少举子信其说?”

    “童子试考八股,乡试和会试可是考秦学呢!”

    这下,张姚氏被说服,遣子送往了方家私塾。

    张廷玉懵懂中感觉这个年过得好快,突然就要去读书了。

    五岁的他,早就在家中被母亲教导识字,背诗,已经识得数百字了。

    坐着四轮马车,打扮齐整的他,就来到了方家。

    刚至门口,就听到了朗朗读书声。

    与他一同抵达的儒童,也有近百人。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