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219 汤克勤


    老战友们跟着一想,也是唏嘘不已。

    接着说到豫中方面的作战。

    丁伟担忧道:“如果说第四次长沙会战之前,咱们还对豫中汤克勤的部队抱有一定期望的话,长沙沦陷之后,咱们终究是要清醒的意识到,想要彻底击败日军,只把希望放在蒋军部队身上,恐怕是不切实际的。

    那汤克勤的军队,乍一看倒是挺唬人,貌似是兵多将广,可实际情况怎么样?内部的派系林立,腐朽不堪,几乎不用多说,名声早就臭了。

    对于第一战区能否挡住日军的攻势,我个人反正可是不抱有多大希望的!”

    孔捷笑道:“所以咱们这边就更要把这仗打好了,至少要给汤司令看看咱们八路军抗战的决心。

    方克勤的部队再不看,至少也是正规军,那么大数量的部队,就算全都是猪,小鬼子想抓完也得费上不少的人力物力。

    倘若第一战区果真战败,咱们要做的就是在日军想第一战区发起攻势期间露出破绽,趁机展开反击。”

    汤克勤的部队能挡住日军的进攻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至少历史的轨迹就是这么演绎的。

    豫中会战爆发后,汤克勤调度了30余万兵力对阵约15万的日军,最终惨败,甚至上演了一幕耻辱性的三军大溃败。

    而实际上,汤克勤集团的惨败其中夹杂了太多的原因。

    汤克勤管理部队不力,治军不严,导致部队素质良莠不齐,各种吃空响的情况屡见不鲜,整体部队的战斗力很差,这固然是不争的事实。

    但更无奈的是中日双方军队原差距悬殊的装备水平和火力配置情况。

    会战爆发时,日军在豫中投入了数量相当夸张的机械化作战车辆,其中装甲车辆就有700余辆,较为先进的新式坦克就足有200多辆,大口径火炮将近300门,各式炮弹充沛供应。

    堪称日军侵华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坦克集群的闪电战。

    而当时在豫中一带抵御日军推进的以汤克勤集团为精锐的作战部队,由于在正面战场上连年与日军对抗,再加上后方的物资短缺,资源亏空,实际上装备奇差无比,弹药更是稀缺的可怜。

    坦克几乎没有。

    五花八门的各式火炮凑到一块只有几十门。

    配发的身管火炮的数量更是少的令人发指。

    结果在双方交锋展开之后,这蒋军方面又出现了指挥上的混乱,同时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