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7章:取缔八股文

频繁了吗?”

    其实早之前,很多官员在一个地方任职的时间,相对来说会比较漫长,不过朱元璋为了防止贪污,或者结党营私的事情发生。

    一般来说每隔几年,都会调动官员的职位,品级越高的官员,调动得就越发频繁。

    尤其是六部尚书,几乎是两年到三年就会换一轮。

    朱元璋便是以此,来收拢手中的权利,得到中央集权的效果。

    朱英闻言,也察觉到了老爷子有些不耐烦的语气,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继续说道:

    “老爷子,一个官员,从他入仕开始,需要读些什么书。”

    朱元璋回道:“自然是四书五经。”

    目前大明以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后,他的目的是要再建封建帝国,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当时已有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和市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这对封建经济是一种冲击,

    所产生的思想和各种“异端邪说”对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冲击。

    也就是说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前代人的思想,他们在应试的文章中写出了新的内容,里面不仅有诸子的思想,还加入了佛道两教的观点。

    应试文章竟然离经叛道,杂入新奇之说,诡僻之论,在朱元璋看来,这怎么能行。

    为了迫使当时的学子服赝孔孟之道,制止异端邪说,从而巩固封建专制,就必须加强儒家经典的灌输,把人们的思想重新纳入官方思想的轨道上。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把科举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加以严格规定,于是朱元璋规定。

    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集注的儒家经典《四书》作为标准答案,文章必须以八股文为形式。

    这样,读书人就不再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也不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然的话,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这一关。

    这就是大明真正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了。

    所以朱英在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朱元璋的心里,其实是很不舒服的,甚至有些微微的扭动身体,强行压制自身暴躁的情绪。

    毕竟站在他面前的是大孙,还是十年未见,好不容易再次相见最为疼爱的大孙。

    或者说现在的朱元璋,还不知道怎么去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