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军的能力比这些大字不识的文盲统领,可差不到哪里去。
说到底,朱元璋当年是农民起义,跟着他打天下的这些将军们,多数也是社会底层,只是打着打着,就熟练了。
不过是随着大明的建立,天下安定之后,阶层的跃迁导致出现了暴发户的心态,依仗着曾经立下的功劳而肆无忌惮,践踏律法。
次日。
凉国公蓝玉也只能是选择入京求见太孙。
他作为淮西勋贵阶层的领头羊,在这个时候是没有选择的。
其实到了今天,蓝玉心里已经非常清楚,太孙不需要五军都督府了,原本他应该是最大的刺头。
只是被朱英几番摆布后,也就生不出敌对的想法。
当然,这也跟蓝玉和朱英的关系有关。
在蓝玉的眼里,太孙是自己的外甥孙,且又在外受了十年苦楚,他的行事,蓝玉肯定要支持的。
并且因为太子朱标的薨逝,朱英就是蓝玉唯一的选择。
除了朱英,蓝玉也没有支持别人的可能。
先前朱英没出现,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孙的时候,其实蓝玉就有很大的意见,因为朱允炆跟他没有任何血脉上的关系,他更觉得应该立朱允熥为太孙。
只不过从法理上说,吕氏已经是继室太子妃,朱允炆也从庶出成了嫡出,且比朱允熥年长,立朱允炆他也挑不出毛病来。
朱英出现后,蓝玉完全就是无脑支持了。
至于真假,那是完全没有查过,就是支持。
蓝玉带头支持,自然整个淮西勋贵集团全部支持,在朱英入宫之初,他就得到了最大的两个势力,朱元璋跟淮西勋贵阶层的共同支持。
这也是吕氏在看清楚局势后,让朱允炆不要去争的关键。
因为朱允炆是没有娘家背景的,除了朱元璋安排的一些辅佐大臣,在朝堂中无任何其他势力。
但是朱英有淮西勋贵集团,这个连朱元璋都忌惮的支持。
换句话说,即便是朱允炆真的被册封太孙了,朱元璋也因为怀疑朱英真假而没有册封为太孙,那么蓝玉案就不可能发生。
因为就算有怀疑,朱元璋也清楚大孙需要保障,从而留下蓝玉一系人马。
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登基了又如何,不过是朱英发起一次靖难罢了。
而朱允炆面对淮西勋贵集团,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支持朱允炆的文官在这个时候能有什么作用,靠嘴
说到底,朱元璋当年是农民起义,跟着他打天下的这些将军们,多数也是社会底层,只是打着打着,就熟练了。
不过是随着大明的建立,天下安定之后,阶层的跃迁导致出现了暴发户的心态,依仗着曾经立下的功劳而肆无忌惮,践踏律法。
次日。
凉国公蓝玉也只能是选择入京求见太孙。
他作为淮西勋贵阶层的领头羊,在这个时候是没有选择的。
其实到了今天,蓝玉心里已经非常清楚,太孙不需要五军都督府了,原本他应该是最大的刺头。
只是被朱英几番摆布后,也就生不出敌对的想法。
当然,这也跟蓝玉和朱英的关系有关。
在蓝玉的眼里,太孙是自己的外甥孙,且又在外受了十年苦楚,他的行事,蓝玉肯定要支持的。
并且因为太子朱标的薨逝,朱英就是蓝玉唯一的选择。
除了朱英,蓝玉也没有支持别人的可能。
先前朱英没出现,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孙的时候,其实蓝玉就有很大的意见,因为朱允炆跟他没有任何血脉上的关系,他更觉得应该立朱允熥为太孙。
只不过从法理上说,吕氏已经是继室太子妃,朱允炆也从庶出成了嫡出,且比朱允熥年长,立朱允炆他也挑不出毛病来。
朱英出现后,蓝玉完全就是无脑支持了。
至于真假,那是完全没有查过,就是支持。
蓝玉带头支持,自然整个淮西勋贵集团全部支持,在朱英入宫之初,他就得到了最大的两个势力,朱元璋跟淮西勋贵阶层的共同支持。
这也是吕氏在看清楚局势后,让朱允炆不要去争的关键。
因为朱允炆是没有娘家背景的,除了朱元璋安排的一些辅佐大臣,在朝堂中无任何其他势力。
但是朱英有淮西勋贵集团,这个连朱元璋都忌惮的支持。
换句话说,即便是朱允炆真的被册封太孙了,朱元璋也因为怀疑朱英真假而没有册封为太孙,那么蓝玉案就不可能发生。
因为就算有怀疑,朱元璋也清楚大孙需要保障,从而留下蓝玉一系人马。
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登基了又如何,不过是朱英发起一次靖难罢了。
而朱允炆面对淮西勋贵集团,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支持朱允炆的文官在这个时候能有什么作用,靠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