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难得共旅途

普通士兵服装的人,他们带着的才是真东西。

    这次少校他们从柳州拿回来的图纸的标题其实倒是很简单,“x式班用机枪”。之所以用一个外文字母来表示,而不是什么16式、17式等等,只说明有三种可能。第一就是这枪估计还只是呆在设计者的图纸上甚至是头脑里,有一定的概念和思路了。第二就是这枪估计仅仅完成理论研究工作,样枪的制造和相关实验都不错,具备进入下一阶段小批量试的能力,但还有很多很多的验证工作等候着它。

    第三就是这枪完全合格且性能优秀,具备一切的条件进行生产,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军方当前使用的枪械具备遂行当前任务的能力,没有换装的打算或者说预算,当然先进的武器一直都是保密的重点,大规模生产制造就意味着它会可能会被泄密出去。

    当然少校手里拿的东西明显是不属于这三点,这枪并不属于此时的人民军,它们如此机密的被制造出来,然后必将被秘密运输出去,当然最终会秘密运用于战场,也就是说这枪在战场上射出第一发子弹之前,必须保密再保密,而一旦在战场上大量运用产生一定结果后,才会被正名。

    当然不少人也在质疑如此保密一款机枪,反正都是要上战场的,根本没有那个必要。但整个自治区的工厂几乎都在为欧战忙碌不已,只有这秘密修建在电力十足的河池一带兵工厂才有那个能耐扩大产能完成对德贸易的继续扩大,当然也不能就此让工厂曝光,毕竟这里可是为了以后西南部尤其是对贵州用兵之时的大后方生产基地,太早暴露了具体实力给其他军阀,可不是一件太值得炫耀的事儿。

    当然,兵工厂内少校复述了走之前总司令对他说的那句话,“德国人很快就会打得辛苦异常,我们不得不准备要给予大力支持!”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么一个天然的兵器实战检验平台,哪一个军官不希望自己以后使用的武器多多经历一些考验,当然更需要考验的则是军工的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因为未来人民军的装备肯定会更好,性能更出色,但武器肯定是要大规模列装的,到了像一战这种大战之时,对于武器的产量和质量是难以想象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之于人民军而言,或许还言之尚早,但还有一句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么一个磨刀石好好锤炼一下自己的磨刀功夫,将来的利刃才会更加锋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