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在煤场打零工捡煤核。
老两口年轻时候就到了东北,在这边无儿无女,觉得生活单调而且怕没人养老,把侄子家里面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李忠信的母亲王雅清,在两岁左右的时候从乡下领到了江城。
李忠信的母亲是两位老人带大的,而李忠信则是从生下来开始就被两个老人照顾,对于李忠信的关爱几乎是无微不至。
隔代亲是我国的典型现象,到了第四代,那老人更是惯孩子惯的厉害,捧在手心里面都怕化了。
李忠信的脚扭了,虽然不重,只是有些红肿,可是,老两口依旧把他扶到了炕上,太姥爷忙前忙后的烧水热敷,而太姥则拿了一些李忠信喜欢吃的炒南瓜子。
李忠信并没有吃南瓜子,而是四下里打量着儿时记忆中的老房子。
地是碎半砖头铺成的,虽然看上去不太规则,可是却很整洁。
靠西墙的地方摆放一张吃饭用的老旧八仙桌和几个四条腿的老式方木凳子,略显油腻的桌子上摆了一把破茶壶和两个粗瓷的茶缸子,粗瓷茶缸子上面印着毛主席的头像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
离八仙桌大概有两米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用绣着大红牡丹花的布盖着的缝纫机。
八仙桌的对面是一个镶了一块一人多高大镜子的橘红色大衣橱,大衣橱旁边则是一个老式的一米左右的五斗橱,五斗橱上面摆放着一台收录两用机和两个插满假花的大花瓶。
一切的一切,都和记忆完全重合。
目光转回炕上,炕里面是父母结婚时候做的两口紫色樟木箱子,和五斗橱带锁的那个抽屉一样,装的都是家中的值钱物。
李忠信的记忆中,靠炕末端的第一个箱子里面有母亲的“许多宝贝”。
最好的宝贝就是一块能够做一套中山装的蓝呢子,呢面织纹清晰,平整光滑,有着一种硬挺的粗糙感。
李忠信的父亲李尚勇几年后帅气的穿着那蓝呢子的中山装,代表家倶一厂在二轻局演讲《理想在工作岗位上》的老照片可是一直留到后世。那时候穿上一身蓝呢子的中山装,绝对是代表身份和时髦。
除了蓝呢子外,还有两块黑色的毛料.李忠信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母亲到商店去买面料的时候,是会用手紧捏面料后快速松开,折痕迅速恢复原状的,就是好毛料。
箱子里面还有几件夏天穿的的确良衬衫,几块绸子,还有一些迪卡布。第二个箱子里面则是太姥爷和太姥两个人的贵重衣物——出席婚礼或者是参加活动
老两口年轻时候就到了东北,在这边无儿无女,觉得生活单调而且怕没人养老,把侄子家里面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李忠信的母亲王雅清,在两岁左右的时候从乡下领到了江城。
李忠信的母亲是两位老人带大的,而李忠信则是从生下来开始就被两个老人照顾,对于李忠信的关爱几乎是无微不至。
隔代亲是我国的典型现象,到了第四代,那老人更是惯孩子惯的厉害,捧在手心里面都怕化了。
李忠信的脚扭了,虽然不重,只是有些红肿,可是,老两口依旧把他扶到了炕上,太姥爷忙前忙后的烧水热敷,而太姥则拿了一些李忠信喜欢吃的炒南瓜子。
李忠信并没有吃南瓜子,而是四下里打量着儿时记忆中的老房子。
地是碎半砖头铺成的,虽然看上去不太规则,可是却很整洁。
靠西墙的地方摆放一张吃饭用的老旧八仙桌和几个四条腿的老式方木凳子,略显油腻的桌子上摆了一把破茶壶和两个粗瓷的茶缸子,粗瓷茶缸子上面印着毛主席的头像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
离八仙桌大概有两米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用绣着大红牡丹花的布盖着的缝纫机。
八仙桌的对面是一个镶了一块一人多高大镜子的橘红色大衣橱,大衣橱旁边则是一个老式的一米左右的五斗橱,五斗橱上面摆放着一台收录两用机和两个插满假花的大花瓶。
一切的一切,都和记忆完全重合。
目光转回炕上,炕里面是父母结婚时候做的两口紫色樟木箱子,和五斗橱带锁的那个抽屉一样,装的都是家中的值钱物。
李忠信的记忆中,靠炕末端的第一个箱子里面有母亲的“许多宝贝”。
最好的宝贝就是一块能够做一套中山装的蓝呢子,呢面织纹清晰,平整光滑,有着一种硬挺的粗糙感。
李忠信的父亲李尚勇几年后帅气的穿着那蓝呢子的中山装,代表家倶一厂在二轻局演讲《理想在工作岗位上》的老照片可是一直留到后世。那时候穿上一身蓝呢子的中山装,绝对是代表身份和时髦。
除了蓝呢子外,还有两块黑色的毛料.李忠信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母亲到商店去买面料的时候,是会用手紧捏面料后快速松开,折痕迅速恢复原状的,就是好毛料。
箱子里面还有几件夏天穿的的确良衬衫,几块绸子,还有一些迪卡布。第二个箱子里面则是太姥爷和太姥两个人的贵重衣物——出席婚礼或者是参加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