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04章 再开朝会,文理并行

十人,但存在着个别学科招不满,个别学科人数超多。

    诸如算学、工程、律学、阴阳学、水利、工业等六科人数较多,经学、史学、子学等学科人数相对少一些,两者之间的比例大概是六比四。”

    听着刘宗周的禀报,崇祯眉头轻皱了一下。

    招生人数这一点上与去年预定上是相差无几的,尤其是社学新生入学上,虽然朝廷宣传的很好,可依旧是很多人在观望。

    这其中有序毕业后从胥吏干起的犹豫不定,也有朝廷如今大力推动商事上的考量,例如进入一个工坊或者商号,当个学徒。

    三年社学后能不能升到郡学继续学习,只有十分之一的概率,更别提郡学晋升到大学只有三十分之一的概率了。

    而只有郡学毕业才能在社学和卫学中谋取一些营生,可那也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毕业人数太多了,供远大于求。

    三年社学、三年郡学,六年的时间去当个学徒,学个一技之长,或许比郡学毕业了生活的更好。

    可问题是,不去读书,或者说不读个两三年,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是读书的那块料,或许很多孩子被家长的浅视给耽误了。

    另一个皱眉的原因是理工科和文科之间的比例问题。

    学子们为什么会选择理工科的算学、工程、律学、阴阳学、水利、工业等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毕业之后,特别优秀的会进入工业研究院、水务水利部、火器研究院等。

    再不济也能在州府的六班胥吏中选择一门,学以致用,肯定会比文科学生强,因为六班中,只有礼部一个文科的六班。

    经学,主要学习六艺、十三经;

    史学,主要学习,正史编纂,如二十四史,典章制度,诸如《通典》《文献通考》等等;

    子学,主要是儒家(孔孟)、道家(老庄)、墨家(兼爱)、法家(韩非)等的哲学。

    前两者毕业之后大概率会成为文史人员,负责王朝的历史记载,以及在布政司、州府县担任纂修官,负责省志、府志、县志等等的编写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能三科的讲师、清议名士(学术评论家、文学批评家),以及书院山长与私学大师。

    出路不比理工科少,现在的情况是似乎被他废掉孔家、废除科举制、大力发展商事等政策给误导了。

    适龄孩童入学没有达到预期算不是好事儿的好事,不至于一下涌进百万适龄孩童,减轻了社学的负担。

    至于说会不会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