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且以侠犯禁的鄙夷非议,让他渐渐产生了对世家的别样看法,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一介寒门士子生逢乱世,是大不幸也是大幸,安知他不能效仿萧何、韩信一样找到一个明君,辅佐他来推翻诸世家的统治。
吕布甚是欣赏面前这个大汉时期绝无仅有的愤青,仔细想一想,也只有徐庶的出身背景和遭遇,才能让他洞察到世家之害,才能全心全意支持自己执行消弱或铲除世家的百年大计。
一个来自于后世和谐年间的愤青,和东汉末年的愤青,找到了共同语言。
徐庶听吕布分析天下的三种阶层,心里对吕布的评价更高几分,原来徐庶只是想吕布是寒门庶族出身,应该能够给自己用武之地,而不会像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诸侯知道自己的出身和经历后根本不搭理自己,根本没想过吕布也有这样的洞察见识。
徐庶欣喜之际不禁放开了音量:“将军言之甚是!世家不灭,大汉难兴!”
就在这时,颍川书院的正门口传来一个激愤的声音:“元直,何出如此荒唐之言?莫要因为遭受世家学子冷遇,便开始仇视世家!世家乃大汉社稷的栋梁基石,世家子孙以及门生故吏为皇帝治理地方,有何不妥,难道要用那帮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来治理地方?!难道要那些黄巾贼来治理地方?!”一声比一声高,到后来简直是厉声急色的咆哮。
吕布瞥了一眼来人,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岁,一身白袍,丰神俊朗,端端然有名士风范,却因他的气急败坏而落了几分下乘。
吕布便问徐庶:“不知这位是?”
徐庶冷冷看了一下对方:“这位便是陈群陈长文,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这颍川学院也有他们陈家一份。”
哦,原来就是那个献上“九品中正制”为世家统治中国提供制度依据的陈群,他搞的这个“九品中正制”,是把选举大权交给了朝廷权贵和地方大族,抛弃了汉代选官中的推荐、考察、试用等好传统,不可避免地逐渐变成高门大族的工具,促进和加速了门阀制度的确立,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投个好胎就能做大官”的局面,出身豪门的子弟有了自恃的门第,就再也不依赖血统以外的条件了,养成了把立功升迁视为有辱门第的羞耻事而不屑于接触实际政务的风气,久而久之,堕落到毫无治政理事能力的地步。他们不懂世务,“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亩;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更不堪世务,“出则车舆,入则扶持,……肤脆骨柔
吕布甚是欣赏面前这个大汉时期绝无仅有的愤青,仔细想一想,也只有徐庶的出身背景和遭遇,才能让他洞察到世家之害,才能全心全意支持自己执行消弱或铲除世家的百年大计。
一个来自于后世和谐年间的愤青,和东汉末年的愤青,找到了共同语言。
徐庶听吕布分析天下的三种阶层,心里对吕布的评价更高几分,原来徐庶只是想吕布是寒门庶族出身,应该能够给自己用武之地,而不会像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诸侯知道自己的出身和经历后根本不搭理自己,根本没想过吕布也有这样的洞察见识。
徐庶欣喜之际不禁放开了音量:“将军言之甚是!世家不灭,大汉难兴!”
就在这时,颍川书院的正门口传来一个激愤的声音:“元直,何出如此荒唐之言?莫要因为遭受世家学子冷遇,便开始仇视世家!世家乃大汉社稷的栋梁基石,世家子孙以及门生故吏为皇帝治理地方,有何不妥,难道要用那帮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来治理地方?!难道要那些黄巾贼来治理地方?!”一声比一声高,到后来简直是厉声急色的咆哮。
吕布瞥了一眼来人,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岁,一身白袍,丰神俊朗,端端然有名士风范,却因他的气急败坏而落了几分下乘。
吕布便问徐庶:“不知这位是?”
徐庶冷冷看了一下对方:“这位便是陈群陈长文,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这颍川学院也有他们陈家一份。”
哦,原来就是那个献上“九品中正制”为世家统治中国提供制度依据的陈群,他搞的这个“九品中正制”,是把选举大权交给了朝廷权贵和地方大族,抛弃了汉代选官中的推荐、考察、试用等好传统,不可避免地逐渐变成高门大族的工具,促进和加速了门阀制度的确立,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投个好胎就能做大官”的局面,出身豪门的子弟有了自恃的门第,就再也不依赖血统以外的条件了,养成了把立功升迁视为有辱门第的羞耻事而不屑于接触实际政务的风气,久而久之,堕落到毫无治政理事能力的地步。他们不懂世务,“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亩;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更不堪世务,“出则车舆,入则扶持,……肤脆骨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