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钟泱才会从农业技术学院找来一批速成班的毕业生,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不单只是要逐步完善整个农信社的结构体系,更是要消除李万盛对这个部门的影响力。虽然他未必就有不好的心思,但是体系的规矩还是要明确的,不然也是一大隐患。
至于这些受到过专业知识教育的农学毕业生,在处理农业方面的问题上显得更为高效。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平均素质也更高一些,遇到事情的时候,处理起来也会更有章法。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钟泱而言,效率可以慢慢提升,经验可以不断总结,但是一个合格的体系,必须在建立之初就有明确的规范。
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走着最正规的道路,明确了组织的宗旨和手段。因此对于组织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也是有着不低的要求。在农信社还未正是成立之前,那些工作主要是由李万盛在安排,因为他是镇长,关心本镇的农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但现在农信社的成立,就必须从官方的内政体系中退出来了。农信社绝不能成为一个官方下属的机构,只能严守中立,作为一个民间的商业化合作组织而存在。其主要成员是分散在各地的农业人群,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官方机构可以对农信社实施监督,但无权干涉具体运作,更不要说管理了。
一旦和官府挂钩,官僚集团的本质和利益诉求,必然会战胜“为人民服务”这种不切实际的理念。到最后,肯定是会造成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这简直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即使不征收农业税,难道还不能让种子、化肥、饲料涨价?在行政命令的强迫下,这并非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也是钟泱要杜绝政府插手的根本原因。
但是农业本身的问题,交给商人来操作也不合适,商业和农业的模式虽说有着不少的交集,但本质却是不同的两种行业发展模式。商业讲求的是利润和效益,而农业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让商人来经营,必然会是垄断和压榨,这是追求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即使是运用法律来进行约束,成效也不会太明显。
为此,钟泱现在所建立的农信社,决定采取会员制。凡是参与农信社的农业从事者,其档案都会被整理入社内,效益和权益方面,会有专门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监督。最重要的是,会员虽然没有参与农信社实际运作的权力,却有权质问和向法律部门提出申诉。毕竟双方在一开始就会签订相关的商业合同,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民告官困难,民告商就不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