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迫使陈炯明下野,接着就是迫不及待的开始筹划北伐事宜。就在这时,身为粤军许崇智的属下,担任第二军参谋长一职的姜瑞元,恳切地向孙逸仙进言道:“且慢,此时不宜北伐,陈虽被解职,但对其部署依然有足够的号召力,而我方将士也未必真心归附,现在广州城中的第一第二师尚未撤走,西江上游的陈军实力尚存,此次行动,我方已占尽先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不趁此机会一举剿灭陈部,待他将广西叶举调回,则大势已去,悔之晚矣。我认为,应该立即进攻石龙和惠州将陈炯明彻底打垮,然后回师将叶举歼灭,将广东真正变成咱们**党的地盘。”
这本是老成之言,既然已经不厚道了,索性就不厚道到底。绝不可给敌人缓过气来的时间,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才是现在该做的。虽然在道德层面上,这样做很不和谐,但从军事和政治角度分析,这样做却是必须的。
可时而阴狠无度,时而优柔寡断的孙逸仙在这里又犯了喜怒无常的老毛病。他琢磨了一下,认为不妥:“我回广东,人家没拦没阻,我撤人家职,人家欣然接受,我进广州,人家主动撤出,这时候下手追杀,赶尽杀绝,公众怎么看我,舆论怎么看我,我孙中山岂不和那些为争个人地盘儿打打杀杀的军阀毫无二致了吗?我还北伐个什么劲啊。”
可问题是,两广的民众喜欢的都是陈炯明,本来北伐就已经不受人待见,还不凭着武力杀开一条血路,震慑敌人。难道现在才想到要去关心民众的意见吗?只可惜,在这里孙逸仙才是老大,他的话才算数。
最终,孙逸仙非但没有采纳姜瑞元的意见,反而派伍朝枢前往惠州迎接陈炯明回广州,并且电请陈炯明以陆军总长身份挂帅北伐。陈炯明回电倒是语气恭顺,但却仍不肯挂帅北伐,对于请他回广州履行陆军总长职责,他只是向孙逸仙请假,但不再拒绝。
孙逸仙一看,又开始陶醉于他的“以德服人”这个“高招”了。他以为陈炯明只要不对北伐掣肘,也就没必要怎么着对方。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然后,孙逸仙开始指定肇、阳、罗、高、雷、钦、廉及梧州等地为陈军防地,派叶举以粤桂边防督办名义统率之,广州由第三师驻防。陈系部将自是欣然领命。
至此,孙逸仙感觉后防已稳,粮草也已齐备,即令北伐军集中韶关、南雄、仁化,改道江西北伐。北伐诸军绕道不经广州,自三水转舟,直溯北江而上,经清远而至韶关。所有北伐大军自接到命令后,不及两个星期就全部在韶关集中。
这本是老成之言,既然已经不厚道了,索性就不厚道到底。绝不可给敌人缓过气来的时间,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才是现在该做的。虽然在道德层面上,这样做很不和谐,但从军事和政治角度分析,这样做却是必须的。
可时而阴狠无度,时而优柔寡断的孙逸仙在这里又犯了喜怒无常的老毛病。他琢磨了一下,认为不妥:“我回广东,人家没拦没阻,我撤人家职,人家欣然接受,我进广州,人家主动撤出,这时候下手追杀,赶尽杀绝,公众怎么看我,舆论怎么看我,我孙中山岂不和那些为争个人地盘儿打打杀杀的军阀毫无二致了吗?我还北伐个什么劲啊。”
可问题是,两广的民众喜欢的都是陈炯明,本来北伐就已经不受人待见,还不凭着武力杀开一条血路,震慑敌人。难道现在才想到要去关心民众的意见吗?只可惜,在这里孙逸仙才是老大,他的话才算数。
最终,孙逸仙非但没有采纳姜瑞元的意见,反而派伍朝枢前往惠州迎接陈炯明回广州,并且电请陈炯明以陆军总长身份挂帅北伐。陈炯明回电倒是语气恭顺,但却仍不肯挂帅北伐,对于请他回广州履行陆军总长职责,他只是向孙逸仙请假,但不再拒绝。
孙逸仙一看,又开始陶醉于他的“以德服人”这个“高招”了。他以为陈炯明只要不对北伐掣肘,也就没必要怎么着对方。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然后,孙逸仙开始指定肇、阳、罗、高、雷、钦、廉及梧州等地为陈军防地,派叶举以粤桂边防督办名义统率之,广州由第三师驻防。陈系部将自是欣然领命。
至此,孙逸仙感觉后防已稳,粮草也已齐备,即令北伐军集中韶关、南雄、仁化,改道江西北伐。北伐诸军绕道不经广州,自三水转舟,直溯北江而上,经清远而至韶关。所有北伐大军自接到命令后,不及两个星期就全部在韶关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