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古代核能

家黑田和夫计算出了铀矿自发产生“自持裂变反应”的条件。所谓自持裂变反应,即可以自发维持下去的核裂变反应,是从一个偶然闯入的中子开始的。

    在反应过程中,它会诱使一个铀235原子核发生分裂,裂变产生更多的中子,又会引发其他原子核继续分裂,如此循环下去,形成连锁反应。

    投靠华夏联邦的日本核物理科学家黑田和夫认为,自持裂变反应能够发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铀矿矿脉的大小必须超过诱发裂变的中子在矿石中穿行的平均距离,也就是0.67米左右。

    这个条件可以保证,裂变的原子核释放的中子在逃离矿脉之前,就能被其他铀原子核吸收。

    第二个必要条件是,铀235必须足够丰富。今天,即使是储量最大、浓度最高的铀矿矿脉也无法成为一座核反应堆,因为铀235的浓度过低,甚至连1都不到。

    不过这种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它的衰变速率比铀238快大约6倍,因此在久远的过去,这种更容易衰变的同位素所占的比例肯定高得多。

    例如,20亿年前奥克罗铀矿脉形成的时候,铀235所占的比例接近3,与现在大多数核电站中使用的、人工提纯的浓缩铀燃料的浓度大致相当。

    第三个重要因素是,必须存在某种中子“慢化剂”,以减慢铀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中子的运动速度,从而使这些中子在诱使铀原子核分裂时,更加得心应手。

    最终,矿脉中不能出现大量的硼、锂或其他“毒素”,这些元素会吸收中子,因此可以令任何核裂变反应戛然而止。   智能工厂1334

    研究人员在奥克罗和邻近的奥克罗班多地区的铀矿中,确定了16个相互分离的区域。20亿年前,那里的真实环境,居然与黑田和夫描绘的大致情况惊人地相似。

    尽管这些区域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全部辨认出来,但是远古核反应堆运转过程的种种细节,直到最近才被我和同事彻底揭开。

    重元素分裂产生的轻元素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奥克罗铀矿在20亿年前确实发生过自持核裂变反应,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十万年。

    奥克罗的铀异常情况被发现之后不久,物理学家就确定,天然的裂变反应导致了铀235的损耗。一个重原子核一分为二时,会产生较轻的新元素。找到这些元素,就等于找到了核裂变确凿无疑的证据。

    事实证明,这些分裂产物的含量如此之高,因此除了核链式反应以外,不可能存在其他任何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