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 讲条件

上任条件的态度有点无法接受,要知道这份兵力部署方案已经是陆军总部的极限了。

    “首先,这场即将到来的远东战争,将是我们从没有过的战争体验。我们从没有过在远离海岸线或补给点两百公里以上的距离上成功作战的先例。今年初在江州西部、去年在马达加斯加,都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那里的敌人规模、战争经验远比我们之前遇见过的任何对手都要强大。毫不客气的说,在明帝国发生的任何一场战役,规模上都要超过欧洲战争一年内的所有战役的总和,而且热兵器的装备比例不会比欧洲国家差多少。”

    “现有的军事部署方案过于冒险,也过于乐观。按照最精简的战役预设方案,即使有亚洲舰队的配合,我们也要在两个内陆方向上分散兵力,最远的将在敌后登陆并深入内地,预设战场直线距离海岸线就至少两百公里以上。”

    “和对手那种可以就地补充战力和物资的传统军队不同,我们步兵旅的后勤保障能力十分有限,在独立作战情况下只能维持一周,下到一线战斗连队,这个数字更是只有三天。我们的每一个士兵、每一发炮弹、每一颗子弹,都需要付出比对手更多的后勤负担才能抵达战区,光是维护战区后勤保障通道的安全,恐怕就要占用半个甚至是一个旅的部队。”

    “计划书要求的是一场完美的歼灭战役来控制住明帝国战局,而不是一场单纯的成功防御。但要用三个旅去应对远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庞大的鞑靼人军队,恕我直言,成功的可能性难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一线作战部队的官兵压力将会极大,只要出现一丁点的疏忽,或是部队伤亡稍微增大,就可能引发关键行动的停滞,甚至是全盘失败。到时候添油般的补救将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

    斯科特不紧不慢地把自己这些年对华美陆军的作战特点结合实际例子一一总结讲解了一通,越说到后面,越是表明手头的远东军事行动的计划内容属于一厢情愿的设定。

    死死看着斯科特的独眼,陈礼文陷入了沉思,几分钟后干脆站了起来,在办公桌四周走来走去。

    “选择你的理由,就在于你有大规模军事指挥的能力,而且你知道,远东局势的稳定对我们十分重要!这场远东军事行动将会奠定未来十年的远东格局,大明帝国方面也会全力以赴,而且只要外交方面进展顺利,他们还会提供给我们相当的后勤辅助力量。”

    想了好一阵,陈礼文这才找到了不像是解释的解释。

    “是的,战役能否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