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讨好地一笑,“我没别的意思。不说别的,就说味道吧,你能想象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一群好几个月不洗澡、不洗脚,连牙都很少刷的男人聚在一起的气味吗?”
林瑶浑身打了个冷战,“有你说得那么夸张吗?”
张振华道:“我去的那个坑道还算好的,正好临江,打水还算方便。对面的美军也相对配合一些。真是要遇到一个四面环山、光秃秃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恐怕喝水都成问题。所以,林姐,上战场前一定要想清楚。那绝对不像小说、诗歌里写的那么浪漫。”说完,张振华走了,留下林瑶站在原地愣愣地想着什么。
两天后,关于在战俘营举办运动会的报告批下来了,上级完全同意这一计划。于是,筹委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首先商讨了运动会的名称问题,经过几番讨论,最后决定采用黑人代表里奇的方案,叫做“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
名称定下之后,就开始组建筹备小组,一共分成后勤、竞赛、裁判、秘书小组,分开负责进行筹备工作。张振华自然就被分开了后勤组,每天带领手下的战俘们准备比赛用具、奖品还有规划、布置场地等等。
忙着忙着,张振华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于是找到了王央公主任,“主任,是不是给这个奥运会准备个会歌?这样也更正规一些。”
王央公点点头,“说得不错。这件事也归你管了。”
晚上回到宿舍,张振华叼着铅笔头儿琢磨着“写什么好呢?”要说上辈子好听的、应景的英文歌他倒记得不少。可以前光记得调,歌词都是囫囵吞枣的记着大致发音,根本不明白唱的什么。怎么办呢?
憋了一天之后,张振华还是决定找专业人士。于是,第二天他开始在手下招集懂得音乐创作和演奏的人。结果还真招来了几个,阿尔伯特也在其中。几个人聚在一间小屋里嘀咕了三天,总算鼓捣出了两首曲子。次日,张振华带领这些乐队成员来到文艺演出队,为他们挑选好各自的乐器,之后,几个人就开始秘密地排练起来。
九月的北京,农业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张盛又一次应邀来到这里为新开学的学生们讲课。在讲了几次课之后,张盛已经不像在刚开始那样谨小慎微了。在结合了自身多年的基层指导农业的经验后,他开始与书本上的内容相结合,为学生们讲课。慢慢地,他也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授课方式。由于他的课非常生动有趣,所以,尽管他不是农业大学的专职讲师,但只要是他的课,还是有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