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6 试飞

    沈阳,厂还是那个厂,仓库还是那个仓库。

    一个月前,正在与战俘们紧张排练的张振华突然接到通知,让他立刻返回国内。接到命令的张振华立刻搭车过了江,刚到国内就被送到了这个一年前曾经来过的地方,还是和那些曾经合作过的老技师和工程师在一起工作。和上次相比,这次又多加了几个人。细问之下,他们都是参与过中国第一架直升机——“蜂鸟”号研制工作的人员。不知道上级从哪里把他们给调来的。

    令张振华惊奇的是,这才不到一年的时间,曹刚工程师他们已经把第一架试验型单人轻型直升机造好了一大半了。好吧,虽说它的发动机是由一辆卡车发动机改的、顶部的旋翼还没看见、就连外壳都还没有,完全就是一个架子,但……即使这样也有点快了吧?

    曹刚看出了他的疑问,笑道解答道:“小张,这可是我们这几个老伙计还有厂子里的工人同志们没日没夜努力的结果,快是快了点,但质量还是信得过的。”

    张振华点了点头,“我相信您说的。那您把我找来是有什么事吗?您几位可是老前辈了经验比我多得多。”

    曹刚笑道:“小张,你太客气了。你年轻、脑子灵,思路也比我们新。找你来就是信得过你,就不要推辞了。”说着把张振华拉到直升机前,介绍道:“你看,现在问题主要是卡在这里还有这里……我们总感觉不大对劲,你来帮着看看。”

    “这样啊……,”一提到工作,张振华立时进入了状态,开始和众位师傅们一起研究、探讨各种解决方案,并反复地进行试验。

    半个月后,三片钢梁木制结构的旋翼运到了,曹刚说这是第二副,第一副纯木制旋翼在几个月前的发动机试车中断了,而纯金属材料制成的旋翼以目前国内的冶金和锻造技术还无法完成。

    旋翼安装完毕后,就开始进入了紧张的调试、修改阶段。这段时间以来,张振华和这些师傅们几乎吃住都在这间仓库里。随同旋翼一起来的,还有一名从空军调来的试飞员。大家一同在这间仓库里,为这架试验型的直升机一起努力着。

    不知不觉间,张振华已经到这儿一个月了,飞机的室内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成,现在该是检验这架飞机真实性能的时候的。

    头一天晚上,有专人把这架飞机从库房拖了出来,拉到了郊外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在这里,全副武装的军人在四周严密地把守着。防止不相干的人员进入。第二天一早,第一次试飞开始。

    张振华此前曾特意叮嘱曹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