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叛乱,结果兵马进至东川府三十里处,突然遭遇埋伏道路两侧的禄氏土兵袭击,前锋将齐豪率部拼死抵御,掩护中军后撤,岂料禄氏土兵携有大量染毒箭枝,艾能奇于后退途中被土兵毒箭射中,连夜抬回昆明,结果不治身亡。
艾能奇战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三人大怒,增派兵马再次进攻东川。此役原定北王麾下诸将带罪立功,齐豪为洗主将阵亡之耻,亲自带人攀爬绝壁小道。一举从后击溃散禄氏土兵,彻底占领东川及其附近各县。
东川之战后未过多久。艾能奇部下的将领便面临人生重大选择,他们必须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这三个王爷中选择一名效忠,因孙可望是平东王,声望和权势最大,故不少艾能奇部下的将领都选择归顺孙可望。
但齐豪却因投奔孙可望的将领太多,本身孙可望麾下的兵马也是最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自己投了孙可望未必会和从前在艾能奇麾下一样得到重用,反而倒是选择投奔李定国或是刘文秀对自身未来发展有利。抱着这样的念头,齐豪便向孙可望派来的兵部官员表达了愿归安西王麾下的意愿,孙可望得知他的决定后并未阻拦,但也因此对齐豪心生不满。
归调李定国麾下后,齐豪并未如同事先所想那般得到李定国的重用,但也未遭到排挤,只是不如李定国原先那些亲信将领般亲近,其它一应军中待遇倒也不厚此薄彼,这让齐豪在失望的同时也稍稍欣慰。
其后几年。齐豪便在李定国的麾下参与了衡阳之役和桂林之役。衡阳之役,齐豪部并未正面与清军厮杀,而是承担后勤粮草输送任务。李定国阵斩尼堪后占领衡阳后,齐豪被李定国委任为衡阳守备。然而未过几月,因湖南清军主力未因尼堪被杀而大伤元气,孙可望又没有对李定国提供足够的支持,反而暗中拖李的后腿,致使清军在喘息之后卷土重来。
面对清军的优势兵力,只有2000多兵马的齐豪不得不弃守衡阳,退回武冈。此虽非是齐豪之过,但李定国却仍以他未经一战便轻弃重地的罪名大加责罚。削去其总兵一职,改由参将衔军中效命。李定国部署桂林之役时。齐豪率部赶赴中军听命,参与攻占全州之役。其后继续从事后勤粮草运输任务,为攻打桂林的大军保障粮草供给。
别人都是干得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威风事,自家却总是干押送粮草的后勤事,有功劳是别人的,有罪过却是自家的,时日久了,齐豪心中难免没有看法,再加上李定国此人虽是难得大将,可却对非其嫡系的兵马将领有排斥之心,
艾能奇战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三人大怒,增派兵马再次进攻东川。此役原定北王麾下诸将带罪立功,齐豪为洗主将阵亡之耻,亲自带人攀爬绝壁小道。一举从后击溃散禄氏土兵,彻底占领东川及其附近各县。
东川之战后未过多久。艾能奇部下的将领便面临人生重大选择,他们必须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这三个王爷中选择一名效忠,因孙可望是平东王,声望和权势最大,故不少艾能奇部下的将领都选择归顺孙可望。
但齐豪却因投奔孙可望的将领太多,本身孙可望麾下的兵马也是最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自己投了孙可望未必会和从前在艾能奇麾下一样得到重用,反而倒是选择投奔李定国或是刘文秀对自身未来发展有利。抱着这样的念头,齐豪便向孙可望派来的兵部官员表达了愿归安西王麾下的意愿,孙可望得知他的决定后并未阻拦,但也因此对齐豪心生不满。
归调李定国麾下后,齐豪并未如同事先所想那般得到李定国的重用,但也未遭到排挤,只是不如李定国原先那些亲信将领般亲近,其它一应军中待遇倒也不厚此薄彼,这让齐豪在失望的同时也稍稍欣慰。
其后几年。齐豪便在李定国的麾下参与了衡阳之役和桂林之役。衡阳之役,齐豪部并未正面与清军厮杀,而是承担后勤粮草输送任务。李定国阵斩尼堪后占领衡阳后,齐豪被李定国委任为衡阳守备。然而未过几月,因湖南清军主力未因尼堪被杀而大伤元气,孙可望又没有对李定国提供足够的支持,反而暗中拖李的后腿,致使清军在喘息之后卷土重来。
面对清军的优势兵力,只有2000多兵马的齐豪不得不弃守衡阳,退回武冈。此虽非是齐豪之过,但李定国却仍以他未经一战便轻弃重地的罪名大加责罚。削去其总兵一职,改由参将衔军中效命。李定国部署桂林之役时。齐豪率部赶赴中军听命,参与攻占全州之役。其后继续从事后勤粮草运输任务,为攻打桂林的大军保障粮草供给。
别人都是干得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威风事,自家却总是干押送粮草的后勤事,有功劳是别人的,有罪过却是自家的,时日久了,齐豪心中难免没有看法,再加上李定国此人虽是难得大将,可却对非其嫡系的兵马将领有排斥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