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2章 有他的消息了

为共和国的汽车工业、为共和国的工业做过什么。他们虽然在乘用车领域的建树渣的一b,但在商用车领域,一汽的发展历程简直就是一部传奇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

    在2015年的共和国,谁拥有商用车领域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及相应技术的全套技术和工艺、品控?只有一汽;

    在2015年的共和国,谁拥有商用车和军用车最全面最科学的设计、开发、试验以及检测方式?只有一汽;

    在2015年的共和国,国内各大汽车各大制造巨头中,谁拥有从商用车到乘用车全部的发动机、底盘、自动/手动变速器……等等所有的技术?谁拥有代表乘用车工业最顶尖技术水平的v8、v12发动机?说来惭愧,还是只有一汽。

    实话实说。一汽在乘用车业务方面其实是背了很多的黑锅的,比如大家都在骂一汽不争气。每每提起一汽,大家总会痛心疾首的表示:好好的一块牌子,被一汽的王八蛋们给折腾成什么样了?!这其中当然有一汽本身的原因,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么?当然还是有的。

    首先一点。一汽是央企,国家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汽对乘用车业务的态度,不看国家在历次讲话中强调的这些其实没什么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东西,翻看历年国资委给一汽集团下达的任务,就会发现国资委对一汽的要求从来都是:

    挣钱!挣钱!挣钱!

    裁员!裁员!裁员!

    降薪!降薪!降薪!

    不管上面喊的声音多大。但国资委从未将“提升自主品牌价值”这个要求当做考核一汽的核心指标。

    一边是要求企业拼命赚钱,另一边“提升自主品牌价值”不是考核企业的核心目标。对于一汽来说,在首先要完成国资委给下达的年度盈利目标的前提下,一汽能够调动多大的资源去实现“民族汽车工业的振兴”?

    这其实是可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或许,上面根本就没指望让一汽集团来“振兴民族工业”,毕竟,红旗的振兴可不等于民族汽车工业的振兴。

    但谁也不能否认,在共和国民族汽车工业,也就是我们更习惯的乘用车工业,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初期,一汽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比如现在也是。

    “……没错,是这个道理,”沉默了好一会儿,陈耕问道:“什么时候可以与这位太同志见面?他的要求是什么?”

    “他的要求是给他儿子在咱们常春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