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博弈的人生

    作者:nothing2009

    博弈的人生也许不太对,或许该叫决策的人生、或者运筹的人生才够贴切,但好像都不如博弈,姑且这么叫吧。

    博弈论中最有名的就是囚徒困境了,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面就引出了一个决策的问题,即,追求最大利益还是最小风险。说白了就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但失败了损失也越大;风险越小,收益越小,但失败了损失也越小。

    先简要回顾一下与李光睿的夏州攻防战,这场战役中,参战两方始终都在追求最大收益。

    杨浩:

    1、采纳了张浦的奇袭夏州建议,本身就是追求最大收益,承担最大风险。成则一跃成为夏州之主,败则失去根基之地,流落异乡。

    2、奇袭夏州成功后,痛打落水狗,追击李光睿,不放虎归山,不予其东山再起的机会。成则彻底铲除强敌,败则转胜为败(事实上也发生了无定河畔的险情)。

    李光睿:

    1、大战伊始,“御驾亲征”,倾巢出动,誓将杨浩势力连根拔除。成则重塑西北王的超然地位,败同样是失去根基之地。

    2、夏州既失,在顾布疑兵,成功跳出包围圈的情况下,未立即回夺夏州,而是在无定河畔“围点打援”,成则反败为胜,一举铲除杨浩以及折、杨主力,败的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在这场战役中,作为非主要参战方的赵光义采取的倒是追求最小风险的做法:

    当杨浩讨得圣旨返回西北时,本来赵光义是派了潘美的十万大军尾随其后,准备做得利的“渔翁”的。

    但是,在收到蜀地不稳、南唐叛乱的消息后,赵光义未追求控制西域的最大收益,而是采取了稳固后方的追求最小风险的方案。

    下面就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一下当下局面:

    西线(已经打下来的):

    凉州:

    杨浩:肯定追求最大收益,不光要取凉州,还要兵不血刃地取凉州。

    络绒登巴:最终选择了最小风险方案,献城投降,改任刺史,避免了追求最大利益而惨遭灭顶之灾的结局。

    肃州:

    杨浩:最大利益,涛声依旧。“打而不围”,同时,切断其与归义军的联络。

    之间,放弃了“八美、儿皇帝、不交兵、不换防”等较小利益,始终追求全面、快速控制肃州的最大利益。

    龙家:提出多种方案,希望保持龙家地位这一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