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足够开采万年的大盐矿,煮卤化盐,再用这些在内地贵比黄金的食盐向周围省份交换多余粮食和向蒙古部落交换牛羊马匹,大大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也为这些饥荒干旱最为严重的地方提供了一条长期而又稳定的财源,当地百姓对张大少爷感恩不尽,敬若神明,陕甘贼乱最大的发源地府谷县,因为距离盐矿最近而大大受益,叛乱的根子,也在不知不觉之间被张大少爷挖去了许多。
搞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燃眉之急则是如何搞粮食,为了帮助陕甘灾区尽快把高产作物的种植推广下去,先天条件相当不错的张大少爷给自己的老家临清州传令,让自家佃农把今年收获的狗薯、土豆与玉米等作物全部留下,拨出官银向自家佃农购买,送到陕甘二地来充作种粮,又让宋应星带着一大批自家佃户赶到陕西,帮助和指导陕甘百姓种植高产作物,并且利用民歌童谣等贫苦百姓喜闻乐见的等等手段宣传种植高产作物的种种好处,为推广种植高产作物打好基础。
当然了,重整陕甘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天启九年下半年到天启十年下半年的高产作物收获的这一年时间,对张大少爷来说确实是噩梦一般艰难的一年,内部有多如牛毛的大小乱贼要平定,还有超过六百万的百姓需要安抚赈济,外部又有朝廷百官的谗言置疑——没办法,张大少爷花银子确实太狠了,还有建奴和山宗的破坏和捣乱,内忧外患一起牵制,直把张大少爷累得是口吐白沫,手忙脚乱。为了安抚百姓和确保赈粮真正发放到百姓手中,短短一年时间里,张大少爷走遍了陕甘所有州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三百二十天是和灾民饥民一起度过,到处救火,到处演戏,以至于就连老顽固孙承宗都不得不钦佩的说,“大明天下,只要有两个张部堂这样文武双全的官员,就不用担心什么内忧外患了!”但很可惜的是,天下只有一个张大少爷,所以张大少爷只能一个人干起两个人的活。
最难的一次还是在甘肃凉州,因为道路关系,到凉州监督放赈的张大少爷刚下令把凉州府粮食送到更为重要的甘肃镇,原以为赈粮能够及时送到凉州补充,不曾想贼头海天心半道劫粮,虽然李自成的军队及时救援,没让海天心得逞,却也导致整个凉州府完全断粮五天,让凉州城外等待放赈的饥民难民怨气冲天,部分流氓无产阶级乘机挑拨饥民闹事,造谣生非,就连凉州的官兵也人心浮动,担心自己们要活活饿死。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张大影帝下令把自己的营帐搬到饥民中间,陪着整个凉州府的饥民整整饿了五天,结果饥民之间的怨气立时化为乌有,
搞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燃眉之急则是如何搞粮食,为了帮助陕甘灾区尽快把高产作物的种植推广下去,先天条件相当不错的张大少爷给自己的老家临清州传令,让自家佃农把今年收获的狗薯、土豆与玉米等作物全部留下,拨出官银向自家佃农购买,送到陕甘二地来充作种粮,又让宋应星带着一大批自家佃户赶到陕西,帮助和指导陕甘百姓种植高产作物,并且利用民歌童谣等贫苦百姓喜闻乐见的等等手段宣传种植高产作物的种种好处,为推广种植高产作物打好基础。
当然了,重整陕甘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天启九年下半年到天启十年下半年的高产作物收获的这一年时间,对张大少爷来说确实是噩梦一般艰难的一年,内部有多如牛毛的大小乱贼要平定,还有超过六百万的百姓需要安抚赈济,外部又有朝廷百官的谗言置疑——没办法,张大少爷花银子确实太狠了,还有建奴和山宗的破坏和捣乱,内忧外患一起牵制,直把张大少爷累得是口吐白沫,手忙脚乱。为了安抚百姓和确保赈粮真正发放到百姓手中,短短一年时间里,张大少爷走遍了陕甘所有州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三百二十天是和灾民饥民一起度过,到处救火,到处演戏,以至于就连老顽固孙承宗都不得不钦佩的说,“大明天下,只要有两个张部堂这样文武双全的官员,就不用担心什么内忧外患了!”但很可惜的是,天下只有一个张大少爷,所以张大少爷只能一个人干起两个人的活。
最难的一次还是在甘肃凉州,因为道路关系,到凉州监督放赈的张大少爷刚下令把凉州府粮食送到更为重要的甘肃镇,原以为赈粮能够及时送到凉州补充,不曾想贼头海天心半道劫粮,虽然李自成的军队及时救援,没让海天心得逞,却也导致整个凉州府完全断粮五天,让凉州城外等待放赈的饥民难民怨气冲天,部分流氓无产阶级乘机挑拨饥民闹事,造谣生非,就连凉州的官兵也人心浮动,担心自己们要活活饿死。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张大影帝下令把自己的营帐搬到饥民中间,陪着整个凉州府的饥民整整饿了五天,结果饥民之间的怨气立时化为乌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