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5.分级

史达临还替吕振羽去检查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心里还直犯嘀咕,怎么吕振羽就完全不管呢?但他逐渐就被吕振羽带来的这套管理流程的简洁高效所震撼。软件系统的开发已经变成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流程,按照要求分段写程序在哪怕再小的软件公司也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基本流程。但由于每个程序分析师对软件的理解不同和工作风格的不同,对一个大型软件的模块拆分往往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风格,有时候,有些并不准确的处理方法会迟滞整个工作进度,比如对某些模块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估计失误之类的事情。但史达临这个从事软件开发数十年的大师级人物,却在吕振羽的模块拆分和任务分配中看到了一个对程序的了解,对软件硬件的了解可能远超过自己的程序员的身影。吕振羽拆分出来的各个任务模块,工作量和难度综合起来,都差不多,而对于这些模块的要求和描述,则用语精简,要言不烦。吕振羽固然是得益于和岳羽的长期接触,让他对最底层的东西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而对于史达临这样的人来说,就越发觉得吕振羽在程序领域的功力深湛。

    在没有人督促进度的情况下,舰艇控制部分程序用了3天就全部开发完成。毕竟舰艇控制方面,有很多已有的程序可以做参考,并不是完全的平地起高楼的工作。紧接着,吕振羽发布了第二阶段的任务表——火控系统。

    火控系统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样也有很多现有程序可以参考。基本上,进度不会比舰艇控制部分差。但这种工作方式,却让史达临诧异万分,照道理说,整个软件最难的部分是数据链,最繁杂的工作也是数据链,毕竟那包含着数百种作战单位的各类数据的传输接口,仅仅这一项工作,就足够让整个部门忙上至少半个月,而这还是因为现在只是做个数据模型,并不是真的舰载系统的开发。

    史达临就此事询问吕振羽的时候,吕振羽正在拼命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接口的资料,这种机密资料平时可是看不到的,而他也的确对这方面的接口,和整个数据链的工作方式缺乏深入的了解。

    吕振羽给史达临的答复是:“我要自己先弄懂了再说,不然这个东西开发出来就只能当数据模型用,将来返工起来的工作量我可受不了。”

    而实际上,这几天,吕振羽正在对分级后的智能核心进行着各种小规模的测试。虽然分类是确定了下来,但吕振羽确实需要了解各个级别之间的差异是不是足够大,然后,大致规划出每个级别可能的应用范围,以及,更为重要的,应该在何种程度上进行保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