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忙得焦头烂额。看他模样,确实很难担当得起如此重任,庆忌偶尔去他那里一趟,见到他抓耳挠腮的模样都不免替他着急。每当这时庆忌都恨不得立时插翅飞到鲁国去,把那与孔仲尼打过擂台的少正卯抓到吴国来替赤忠做了大司寇,免得他为难的半死。
不过这几项新政国策虽然还有许多漏洞和不足,庆忌还是趁着吴国新立,推出新政阻力最小的机会把它们推了出去。他并不指望一下子就能制定一个无懈可击、一劳永逸的方案出来。记得在他那个时代,“关于某某年某某号令的补充意见”,“关于某某某的附则”,“关于某某某的补充条例”都层出不穷,何况他这创前人所未有的改革者?庆忌不怕不够全,就怕不去做,政策先制定下来,框定了大方向,再逐步补充完善便是。
至于废除奴隶制等方面,那些奴隶可是别人的私产,庆忌毕竟不是一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不可能强行废除的,这些方面就得用些温和手段进行诱导,渐渐改变目前现状。比如禁止购买新奴、贬奴、卖身为奴,立军功者、发明新式农具者可免奴籍等措施,再加上士族为官,流官增多,世卿减少,现存奴隶也会逐渐减少,当可渐渐使这一族群成为过去。
庆忌的变法新政耗费了他和朝中大臣们的大量心血,去芜存精、增添新意,确实是部好经。可这念经的人若不合格,那就成了歪经。执行过程中,办事官员执行能力如何、应变能力如何、是否胜任职务便成了变法成败至关重要的问题,庆忌最担心的便是所托非人。
他麾下旧人中多是武将,现从士族中提拔起的新人能力如何尚有待观察,可以放心使有的贤能之士便成了凤毛麟角。人才的贫乏,成了庆忌的一块心病。以致他赶到东殿群藏宝库,亲自挑选准备由使节带去秦国、鲁国向诸公室之女行纳聘之礼的珠宝时,犹自想着这个问题。
“范蠡、文种……,要说民政、经济,在我麾下,再无一人比他们更加擅长此道,若是这两个人投奔到我吴国来,那可不啻于寡人的左膀右臂,如今楚国的发展已经与原来历史有所不同,也不知这两个家伙在楚国混成什么模样了。怎生想个法子,把他们弄到我吴国来才好……。”
庆忌站在宝库中,两眼望着琳琅满目的楚国财宝,又惦记起了楚国的人才……
纪山之南,楚都郢城。原本热闹非凡的楚都如今一片凋零,由于国库空虚,城门税翻了近十倍,进城的人少了许多。
荆楚一代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工商业亦极具规模,而楚国地
不过这几项新政国策虽然还有许多漏洞和不足,庆忌还是趁着吴国新立,推出新政阻力最小的机会把它们推了出去。他并不指望一下子就能制定一个无懈可击、一劳永逸的方案出来。记得在他那个时代,“关于某某年某某号令的补充意见”,“关于某某某的附则”,“关于某某某的补充条例”都层出不穷,何况他这创前人所未有的改革者?庆忌不怕不够全,就怕不去做,政策先制定下来,框定了大方向,再逐步补充完善便是。
至于废除奴隶制等方面,那些奴隶可是别人的私产,庆忌毕竟不是一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不可能强行废除的,这些方面就得用些温和手段进行诱导,渐渐改变目前现状。比如禁止购买新奴、贬奴、卖身为奴,立军功者、发明新式农具者可免奴籍等措施,再加上士族为官,流官增多,世卿减少,现存奴隶也会逐渐减少,当可渐渐使这一族群成为过去。
庆忌的变法新政耗费了他和朝中大臣们的大量心血,去芜存精、增添新意,确实是部好经。可这念经的人若不合格,那就成了歪经。执行过程中,办事官员执行能力如何、应变能力如何、是否胜任职务便成了变法成败至关重要的问题,庆忌最担心的便是所托非人。
他麾下旧人中多是武将,现从士族中提拔起的新人能力如何尚有待观察,可以放心使有的贤能之士便成了凤毛麟角。人才的贫乏,成了庆忌的一块心病。以致他赶到东殿群藏宝库,亲自挑选准备由使节带去秦国、鲁国向诸公室之女行纳聘之礼的珠宝时,犹自想着这个问题。
“范蠡、文种……,要说民政、经济,在我麾下,再无一人比他们更加擅长此道,若是这两个人投奔到我吴国来,那可不啻于寡人的左膀右臂,如今楚国的发展已经与原来历史有所不同,也不知这两个家伙在楚国混成什么模样了。怎生想个法子,把他们弄到我吴国来才好……。”
庆忌站在宝库中,两眼望着琳琅满目的楚国财宝,又惦记起了楚国的人才……
纪山之南,楚都郢城。原本热闹非凡的楚都如今一片凋零,由于国库空虚,城门税翻了近十倍,进城的人少了许多。
荆楚一代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工商业亦极具规模,而楚国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