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六章 高下

晚生与他也是有些交情,早些将朝廷内部的意见给统一起来,赶快议和了事,迟了若是朝鲜战局继续糜烂甚至是威胁到盛京乃至京师,那再想议和非要割地赔出巨款才可以……”

    恭王奕訢点点头说道:“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可惜的是咱们恐怕是要再做一次佞臣被天下人戳脊梁骨啊!老夫已经老了到没有什么,只是你还年轻……组安,等这和局一有定论,老夫想着让你退出去,不要再掺和其中了,免得声名受损,这可就对不起令尊了!”

    “为国分忧乃是晚生分内之事,王爷不必在意,大不了明年的会试晚生不考便是了……”

    “呵呵,那更不行!话虽如此,你还年轻,日后的路还长着呢,入军机做事也不要忘记温习,来年也好殿上折桂以报令尊苦心教诲……”

    转天张中丞带来了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他亲自去游说孙家鼐和翁同龢,寻求重新起复张学醇,结果翁同龢态度非常强硬的拒绝了。

    孙家鼐倒是非常开明,当张中丞说起此事后,他立刻站起身来慨然说道:“张小浦治军之能,我所深知。诚用其人,当于国事有济。吾岂敢以私憾害公义哉?!唯须与常熟言之。常熟为人,好蓄小怨也!”

    张中丞在得到孙家鼐的意见之后,喜不自胜,不过当他到了翁同龢那里,却遭遇了一盆凉水:“若用张学醇者,吾必拂袖让之!”

    张中丞听后不禁愕然,苦劝无果还挨了翁同龢白眼,让这个老翰林差点下不来台,无奈之下拂袖而去。恭王奕訢得知这个结果后,也不禁连连叹气。

    不利的消息还不止这些,同样郁闷的还有李鸿章。在翁同龢返回京师之后,李鸿章前后接到了光绪皇帝三封电报,都是急召刘铭传进京陛见的。李鸿章从接到第一封电报开始,就犹如嘴中吃了大便一样难受——刘铭传盖世奇才,在中法之战中台湾孤悬海外得不到正常的补给,刘铭传照样打得法国人屁滚尿流,做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他当然希望刘铭传这样的人站出来辅佐他共同渡过这次难关,可惜李鸿章也深知这个得意部下的臭毛病——刘铭传是出了名的架子大,特别害怕别人轻视他,皇帝若是亲自下旨征召刘铭传,那自然是无话可说,偏偏由李鸿章这个直隶总督来代传圣旨,用他这个老上司压刘铭传一头,刘铭传肯么?当然不肯!

    李鸿章死活想不明白,闻战而思良将,光绪皇帝这一次次急如星火的召见刘铭传,为什么就偏偏缺了这点礼数,要知道古时临危,帝王皆要亲自设坛授印拜将的!

    “合肥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