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一章 散财

开始了新一轮的“国民意识觉醒”,作为目前舆论最主要的传播载体,不敢说每天都有新的报纸出现,但是报纸种类和数量上爆发式上涨确实是自从中国有报纸以来最为显著的时期。大多数报纸都是开业出了几期之后便无财力继续办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几家报纸能够支撑白话版报纸呢?要知道白话版报纸基本上都算是正版报纸附送,连个成本钱都收不了,长此以往下来虽然白话版报纸依旧发展,但是速度上却非常的不尽人意。

    谭延闿通过严复、伍氏家族还有几个从直隶总督府幕友堂出身办报的幕僚,暗中资助了十数家报纸,不仅出传统的文言文版报纸,还出白话文报纸。大量的识字学堂是依附于谭氏、伍氏家族的大工厂之下,由直隶总督衙门给予肯办识字学堂的工厂予以补贴,但是会有非常严格的检查标准——配合白话文报纸和分布广泛的识字学堂,谭延闿要走一条自下而上的思想启蒙道路,而白话文报纸与分布十分广泛的识字学堂就是这条道路最核心的基础。

    出了办各种正规非正规的学堂之外,北洋也大力资助留学生,以北洋大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为主,遴选优秀毕业生前往英国、德国、美国留学。“北洋”这个词最初是因为通商而设立,随着时间的发展北洋更多的是军事色彩,所以在今年决定大规模扩充留学生队伍的时候,其中军事留学生占据了差不多一半的比例。

    为了对抗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吸引更多的人进入正规的现代教育学堂学习,北洋范围内的各个学堂,尤其是军事学堂只有少数有限制学生招生年龄。进入学堂的学生不仅不用交钱,学堂还会每月补助十块大洋的生活费,如果年中、年末两次考试成绩优异者,还会按照不同的等级授予奖学金。

    谭氏父子办学的条件已经比李鸿章、曾国藩、沈葆桢、左宗棠他们好的太多,办学的资金十分充足,现在摆在谭延闿面前的状况不是银子不够,而是生怕花的不够彻底。在曾国藩时代不是光开个学校就算完事的,类似于同文馆、船政学院在当时并不为知识分子所看好,比起科举考试的显达荣耀,这些现代教育的开拓者们不仅面临办学经费不够,甚至连生员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上学不交钱反而会按照月例发放生活费,这就是中国近代教育在传统科举制度之下艰难生存的写照。洋务运动开展几十年,现在谭延闿所面临的大环境比曾国藩当年面临的状况要好得多。至少他组建新建陆军的时候,秀才、童生来报名参军并不稀奇,就连翰林院中一些举人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