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三章 皇权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后,张之洞、王文韶、谭钟麟、乘车视察了整条铁路,宣告京汉铁路正式开始投入运营。这条铁路将北京和武昌府连接起来,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谭延闿可以看到自己的军队可以通过这条铁路直插中国湖湘腹地,一旦有事便可以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湖北和湖南两个战略重要省份。

    京汉铁路的竣工也使得中国人自建铁路的所有屏障全部被打开,以往对于中国人能否自己修建铁路,就连中国统治高层内部无论是反对派还是洋务派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詹天佑的京汉铁路彻底打消了这种疑虑。很快在谭延闿的推动下,京济铁路开始修建,同时开工修建的还有京张铁路。虽然只有一个詹天佑,但是在京汉铁路施工过程中,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铁路工程人才,在京汉铁路中后期的时候,快速成长起来的铁路专家们开始对修建北京到山东济南的路线开始勘测,京汉铁路一完工便开始了京济铁路的修建,同时也展开了对京张铁路沿线的勘测任务。

    随着恭王奕欣的去世,全国上下暮气沉沉的局面开始逐渐好转,而举国上下维新变法的气氛也是一日浓似一日。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比以前更进了一步,开始提出一些具体变法办法,而且洋洋洒洒的力言外衅危迫,希望光绪皇帝能够效法日本明治维新,诏定国是。与此同时,康有为还上折子,督促皇帝能够尽快的遴选天下通才,皇帝亲临来商讨新政事宜。

    根据老头子传回来的消息是,光绪皇帝非常活跃,而翁同龢似乎已经开始退缩——光绪皇帝得到康有为的奏折之后,便立刻发交给翁同龢,让总理衙门讨论后复议具奏,然而翁同龢将这本折子压了两天,才在皇帝的一再催问下召开总署会议。

    谭延闿身为总理大臣,理应参加这次会议,可惜他现在和翁同龢一样太担心康有为的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这么下去激怒慈禧太后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他还没有做好准备呢!无奈之下便以在山东练兵为由推去了这次会议,并且还上书朝廷,请求辞去总理大臣职位,但慈禧太后并没有批准。

    根据谭延闿的猜测,恭王奕欣在临去世之前的谈话肯定涉及到了自己,问题是涉及的到底有多深,恭王奕欣对自己的评价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从现在慈禧太后在恭王奕欣去世之后所做的事情来看,恭王留给慈禧太后的遗言对自己来说应该是比较有利的,要不然北洋大臣节制下的兵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动,光凭谭钟麟是慈禧太后的亲信还是不够的,更不要说加强新军训练,组建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