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六章 空头支票

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总之这些人都是老油条,见风使舵的本事孩儿是比不上的,哪里用得着替他们来操心?!”谭延闿微微笑着说道。

    谭钟麟微微一笑说道:“安儿,你也莫要妄自菲薄,能够做到你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北洋虽说是合肥留下来的,但到我们手中的时候除了留下的一千万两银子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你能够将北洋海陆两军弄得有声有色,也着实难为你了……”

    谭延闿开出了十二年的宪政远期支票,其实也是为了从慈禧太后和众多疆臣之中走一条折中道路——等着十二年之后,慈禧太后的权力欲再大,到时候能不能健在人世还是两回说,相信慈禧太后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等于是在她生前,朝廷的权力还是由她来把持。至于十二年之后,若是光绪皇帝和她相处平安的话,接过权力的事情也是皇帝来烦心。

    谭延闿此举也是缓了慈禧太后的危局,同时他也压根就不想用英国那套君主立宪制的制度——满族作为少数民族,根本没有统治中国的基础,况且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又做了很多糊涂事,没有任何理由再留着这个腐朽的王朝。况且满人自从入关以来就不事生产,完全都由汉族来供养,且战斗力如此低下,更没有把持国朝权柄的资格。

    谭延闿看不起历史上辛亥革命初期的革命党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对清室的妥协,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财政来供养满族权贵宗室,并且任由其从故宫等皇家园林中带出各种文物古董珍玩。这些宝贵的文物其中大多数都被这些人卖给了外国人,国家要他们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处?对这样的人妥协又有什么用处?

    四月,谭钟麟上书朝廷,奏请预备立宪,派大臣赴德日考察变法,派遣王公近支前往西方列强国家考察工业、政体、军事……在此之前,这份奏折的副本已经由谭延闿秘密前往京城会见大公主,痛陈利弊之后,大公主答应帮助谭延闿将这份奏折转交给慈禧太后,并且从中说项回环。正是因为大公主的前期预备,加上报纸几个月来的狂轰滥炸,使得慈禧太后对“宪政”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所以在谭钟麟这个举国瞩目的直隶总督最后一个赞成“宪政”之后,慈禧太后很快的予以同意进入预备立宪的阶段,一切皆由谭延闿拟写的奏章步骤来实行。

    在谭钟麟上书之后,张之洞与李鸿章领衔下,湖北巡抚端方、湖广总督王文韶、云贵总督岑春萱又再次上书请朝廷速派大臣留洋考察。张之洞等人的上书声援不过是谭延闿所知晓的后手,但是他没有想到列为第一号出洋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