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要是放在现在的中国还不行,依我看最合适的还是莫过于君主立宪制政体……我想皇帝是不能再要了,不过以美国之总统来行皇帝之事,慢慢的来改变,等时机成熟之后再放权,这才是正途……”
沈静身为谭延闿身边第一谋士,最让谭延闿看重的是沈静对权力没有太多的追求,也没有其他老式谋士身上那股酸腐的味道。当初跟着他的三个重要助手,陈飞成了河南巡抚,寇青则坐镇上海帮助他来打理商业上的事情,而沈静则一直留在他的身边出谋划策,帮助他来规避政坛上的明枪暗箭。
也许俩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当初的三大助手只有沈静能够和谭延闿坐而论道,朋友相待,陈飞和寇青则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多过友情。也唯有沈静明白谭延闿心中是如何看清这个时代,明白他心中的想法,是以在俩人分手之际能够做此畅谈。沈静对大势洞若观火,明白随着谭延闿手中的实力越强,他造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次北洋军接手京师防卫,谭延闿更当了京师步军统领连禁卫军都收归麾下,这一步走得险,跨得大,不过这也是被荣禄咄咄逼人的姿态给逼出来的,幸好有惊无险。
对于沈静谭延闿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眼下连荣禄都被收拾了,谭延闿就像当初荣禄乘坐的火车一样,就算刹车也要冲进河里,这条路一旦上路,那就没有什么回头的机会。谭延闿明白这些,沈静也同样明白,剩下来的路虽说随着实力的增长,北洋集团也就越来越有发言权,但同样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尽管后面的路凶险难测,不过这都没有放在谭延闿和沈静的眼中,倒是以后推翻了大清王朝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北洋该怎么做,该带领中国走向何方?!这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他们首先抛弃的便是目前康有为那一派的君主立宪制,原因再简单不过——满人以如此数量统治中国非常不合理,再加上二百年前的仇恨,和官场上的考量,打死他们也不愿意再做满人的奴才。
“十二年预备立宪”计划不过是糊弄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权贵集团中的顽固派而已,事实上这是为公开宣传民主开了个口子,将公开宣扬民主宣传定为合法,随即谭延闿在军队中开始民主启蒙宣传。这一切都是有事前的预谋,从礼贤庄出洋考察宪政八大臣遇刺看,在短期内是对刚刚开启的民主启蒙运动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刨除政坛上的腥风血雨,这种损失也不过是现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心中的损失,对于谭延闿和他背后的北洋集团而言这对民主启蒙并没有多少妨碍。
因为谭延闿要带两镇北
沈静身为谭延闿身边第一谋士,最让谭延闿看重的是沈静对权力没有太多的追求,也没有其他老式谋士身上那股酸腐的味道。当初跟着他的三个重要助手,陈飞成了河南巡抚,寇青则坐镇上海帮助他来打理商业上的事情,而沈静则一直留在他的身边出谋划策,帮助他来规避政坛上的明枪暗箭。
也许俩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当初的三大助手只有沈静能够和谭延闿坐而论道,朋友相待,陈飞和寇青则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多过友情。也唯有沈静明白谭延闿心中是如何看清这个时代,明白他心中的想法,是以在俩人分手之际能够做此畅谈。沈静对大势洞若观火,明白随着谭延闿手中的实力越强,他造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次北洋军接手京师防卫,谭延闿更当了京师步军统领连禁卫军都收归麾下,这一步走得险,跨得大,不过这也是被荣禄咄咄逼人的姿态给逼出来的,幸好有惊无险。
对于沈静谭延闿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眼下连荣禄都被收拾了,谭延闿就像当初荣禄乘坐的火车一样,就算刹车也要冲进河里,这条路一旦上路,那就没有什么回头的机会。谭延闿明白这些,沈静也同样明白,剩下来的路虽说随着实力的增长,北洋集团也就越来越有发言权,但同样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尽管后面的路凶险难测,不过这都没有放在谭延闿和沈静的眼中,倒是以后推翻了大清王朝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北洋该怎么做,该带领中国走向何方?!这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他们首先抛弃的便是目前康有为那一派的君主立宪制,原因再简单不过——满人以如此数量统治中国非常不合理,再加上二百年前的仇恨,和官场上的考量,打死他们也不愿意再做满人的奴才。
“十二年预备立宪”计划不过是糊弄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权贵集团中的顽固派而已,事实上这是为公开宣传民主开了个口子,将公开宣扬民主宣传定为合法,随即谭延闿在军队中开始民主启蒙宣传。这一切都是有事前的预谋,从礼贤庄出洋考察宪政八大臣遇刺看,在短期内是对刚刚开启的民主启蒙运动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刨除政坛上的腥风血雨,这种损失也不过是现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心中的损失,对于谭延闿和他背后的北洋集团而言这对民主启蒙并没有多少妨碍。
因为谭延闿要带两镇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