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一章 权力

个厉害的角色,很容易便可以看到谭延闿所给出解释背后的内容——一个人能够保证自己这辈子该怎么做就已经是非常逆天的了,哪里能够保证自己的子孙行为?说白了这就像翁同龢做官一样,前三四十年荣耀非常,也许在未来的十几天之后,老翁就要享受一次罕见的“自由落体运动”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直接摔倒在地成为一个平头老百姓。

    翁同龢的人事变动对于谭延闿而言已经是无所谓的事情,老翁现在在户部的权力说不上是丧失殆尽,但有谭钟麟坐镇户部,他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在军费问题上卡着北洋的脖子了,况且谭延闿已经决定动用自己在美国的资本来为北洋输血,更何况他已经做了“真北洋大臣”,这遮遮掩掩的事情做起来更加方便。

    沈静在第二天便在天津上火车前往山东济南府——京济铁路已经全线贯通,早先济南府至威海卫海军基地的铁路已经完工,只是济南府至胶州湾一线工程进展因为胶州湾在海防中的地位并不是很凸出才滞后。不过为了加强北洋内部的防御体系,由北至南旅顺、天津、威海卫、胶州湾必然会全部用铁路相连,如果能够顺利实现“海防铁路体系”的话,那以后中国北方权力中心在受到国外势力干涉的时候,就不会全无反击之力。

    如果有朝一日外国军队进入北方,他们所要面对的将会是四分之三个中国的力量——由京汉铁路和正在勘探中的粤汉铁路构成的南北纵向铁路,将除了西藏、西北、蒙古之外的中国精华力量串联在一起。粮食、兵员、作战物资都会通过铁路运抵北方,同样若是南方有难,北方也可以调集力量火速增援——铁路大大加强了陆军的作战效率,有了铁路的配合,十万陆军可以当成二十万来使用,当然这笔账不是简单的乘法,而是一种裙带效应。

    沈静回到山东最主要的还是主抓一批工业和教育建设——谭延闿在美国的资本已经开始大规模向国内转移,所投入的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需要,更多的还是工业和教育。天津自然是谭延闿的“老巢”,不过鸡蛋不能全部放进一个篮子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天津和上海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都有着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一旦爆发战争,很容易被一些海军强国所突破防御,被迫签订城下之盟。

    在甲午战争期间,坐落在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已经被列强国家的“中立”所制,不能正常保证军需供应,而日本也曾发出过要进攻上海的威胁。天津虽然不像上海那样就坐落在海岸边上,但现代战争水平已经使得天津不再安全,弄不好就会重演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