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府邸中看戏。
礼部王照事件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沈静给谭延闿去信主张立刻让天津的“远洋渔业”加紧“捕鱼”以备不测——真正的“火药库”是光绪皇帝在半月前裁撤的光禄寺和鸿胪寺等衙门,这些衙门养的都是满族权贵,虽然这些人都是吃白食,但是想想这些人的背景,他们的父辈甚至是先祖都是为满清政权立下大功的人,朝廷养着这些人是对满人的示恩,表示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功绩。
满清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们不是不知道光禄寺、鸿胪寺这些衙门的无用,但依旧保持着这些衙门并非没有用意——这些满清功臣乃至他们的后代们如果不给一个好地方,恐怕他们自己的地位都会不稳固。这些无用的衙门来安置这些人,除了固定的俸禄和荣耀之外,并没有多少实权,这些无用的功臣后代,就算想要做些不利于朝廷的事情也无从下手。
光绪皇帝一纸谕旨将这些衙门来个一锅端,明里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圣旨,可惜却砸了不知多少满人权贵的饭碗还有进身之路——如果一些满族子弟在这些衙门表现不错的话,他们可以借此通过这条路走上更高的权力角逐场,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不用像汉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本质上光绪皇帝撤销这些无用的衙门,和废除科举考试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是尤有过之。
沈静的来信是在提醒谭延闿,如果抓住机会就立刻起事,因为光绪皇帝莽撞的行为已经将满族权贵差不多都得罪干净了,这是逼着那些原本观风的局外人倒向慈禧太后。就算慈禧太后什么都不做,身边团结了这么一股庞大的力量,作为统治者他能够安心么?两者之间激烈的冲突会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爆发出来,而沈静也知道谭延闿在等待这个时机,若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足以应对外国干涉,那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会碰到更好的机会。
目前潜艇的生产都是在“远洋渔业”的掩护下,处于绝密状态,生产出来的潜艇被安置在胶州湾的潜艇基地中,在那里进行训练,而非选择在两大北洋海军基地。沈静不懂军事,但却对潜艇下了一番功夫,原因就在于目前没有什么武器能够克制潜艇,和谭延闿一样,他认为在北洋海军的实力并不足以和外国列强海军硬碰硬的时候,发展潜艇是唯一平衡双方力量的机会。
目前远洋渔业生产的潜艇一共才八艘,j型和k型对半开,主要还是因为谭延闿对局势估计的过为保守,并且现在潜艇的作战能力还并不是让人很放心,所以对潜艇部队的规模还控制在走精品路线上。在沈静
礼部王照事件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沈静给谭延闿去信主张立刻让天津的“远洋渔业”加紧“捕鱼”以备不测——真正的“火药库”是光绪皇帝在半月前裁撤的光禄寺和鸿胪寺等衙门,这些衙门养的都是满族权贵,虽然这些人都是吃白食,但是想想这些人的背景,他们的父辈甚至是先祖都是为满清政权立下大功的人,朝廷养着这些人是对满人的示恩,表示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功绩。
满清王朝的历代统治者们不是不知道光禄寺、鸿胪寺这些衙门的无用,但依旧保持着这些衙门并非没有用意——这些满清功臣乃至他们的后代们如果不给一个好地方,恐怕他们自己的地位都会不稳固。这些无用的衙门来安置这些人,除了固定的俸禄和荣耀之外,并没有多少实权,这些无用的功臣后代,就算想要做些不利于朝廷的事情也无从下手。
光绪皇帝一纸谕旨将这些衙门来个一锅端,明里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圣旨,可惜却砸了不知多少满人权贵的饭碗还有进身之路——如果一些满族子弟在这些衙门表现不错的话,他们可以借此通过这条路走上更高的权力角逐场,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不用像汉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本质上光绪皇帝撤销这些无用的衙门,和废除科举考试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是尤有过之。
沈静的来信是在提醒谭延闿,如果抓住机会就立刻起事,因为光绪皇帝莽撞的行为已经将满族权贵差不多都得罪干净了,这是逼着那些原本观风的局外人倒向慈禧太后。就算慈禧太后什么都不做,身边团结了这么一股庞大的力量,作为统治者他能够安心么?两者之间激烈的冲突会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爆发出来,而沈静也知道谭延闿在等待这个时机,若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足以应对外国干涉,那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会碰到更好的机会。
目前潜艇的生产都是在“远洋渔业”的掩护下,处于绝密状态,生产出来的潜艇被安置在胶州湾的潜艇基地中,在那里进行训练,而非选择在两大北洋海军基地。沈静不懂军事,但却对潜艇下了一番功夫,原因就在于目前没有什么武器能够克制潜艇,和谭延闿一样,他认为在北洋海军的实力并不足以和外国列强海军硬碰硬的时候,发展潜艇是唯一平衡双方力量的机会。
目前远洋渔业生产的潜艇一共才八艘,j型和k型对半开,主要还是因为谭延闿对局势估计的过为保守,并且现在潜艇的作战能力还并不是让人很放心,所以对潜艇部队的规模还控制在走精品路线上。在沈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