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五章 推进

    第三百一十五章  推进

    大规模炮击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刘禹这个“大炮兵主义”的崇拜者在制订炮击计划的时候,曾经打算在这一个小时内至少要将十五万发炮弹扔到俄军的脑袋上。这是一个极其疯狂的设想,他的同学们即便很清楚的了解这个中国首任炮兵师师长的本质,但是这个设想还是吓坏了所有人,事实上理论上火炮射速是可以完成的,不过在实际运作中,人不是机器,就算是火炮本身也无法这么大的工作量,连续炮击必然使火炮身管发热,到时候用不着俄军发炮反击,自己的火炮就会疲劳过度而罢工,甚至发生炸膛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不过刘禹站在距离炮兵阵地不远处的一座小土丘上用望远镜观察炮击效果的时候,也深深的被眼前的这一幕铁与火交织的场面所震撼,旁边负责摄像的记录人员也都惊讶的忘记手中的工作——谭延闿打算尽可能的记录海参崴战役的每个环节,海战也是一样的,不过这显然不可能,现在的摄像机技术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只能是能记录多少是多少,在这方面能够其更多作用的是照相机。

    刘禹将望远镜放下,站在旁边的杨超也是如此,俩人很有默契的相互看了一眼,但是都没有说什么,最后还是杨超挥挥手大声说道:“好了,现在我们回司令部,后面的工作还多着呢!”

    炮击行动不过是按照已经拟定好的计划按部就班的由基层炮兵部队来实现而已,现在战场上所有人都没有见识过这么大规模的炮兵参战,来到这里不过是“见识见识”,顺便就炮兵应用方面进行推演。不过眼前这番景象已经使任何对炮兵在战场上处于配角地位的论断都变得如此苍白无力——只要工业实力和后勤保障到位,那些西方列强完全可以摆出更大规模的炮兵战斗场面,而若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那刘禹先前曾经设想过的反炮兵作战必然会发展到一个令人惊叹的程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俄军在骤然受到炮击的情况下,连电岩炮台的要塞炮只有几门在毫无章法的进行反击。不过这几门正在“顶风作案”的要塞炮在开炮不一会,便遭到了重炮部队的重点照顾,十余发大口径炮弹呼啸而至,没过几分钟便什么动静也没有了……

    当刘禹和杨超带领所有军官回到司令部掩体后,猛烈的炮击还在持续,司令部因为十分靠近前线,所以炮击所引起的震动使得司令部掩体四壁都有尘土落下,挂在钢板房顶上的电灯被震得摇来摆去,人影也是忽长忽短。

    炮火准备基本上都使用的是高爆弹,只有对海参崴炮台上的要塞炮炮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