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三章 施压

然是一方面,但也不可否认装备更多这样火炮的法国是不是也要准备更多的弹药?德国人则吸取了中国的教训,开始埋头发展大口径野战重炮——欧洲有比中国战场更加发达的交通系统,完全可以支撑一百毫米以上重炮的运输,如果要是德国来干的话,列车炮这样受条件限制严重的武器能够少用还是少用……

    不管怎么样,所有人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同时对自己或是对手的武器有了一个更新的了解,批评固然有,但赞誉却更多。不过民众的感受到不是这么专业,他们被本国的军事评论家所写的一些文章也给蒙住了,认为中国的陆军也许就像几十年前的德国那样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许水平还无法和德国相比,但绝对不是好惹的——这种心理才是谭延闿最想要的,同时对于还是有些顽固的英国政府来说却是要承担极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心中很清楚,如果中国人真的采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的话,他们多半和俄国一样不会有太多的选择和作为。

    “这是留给英国政治家的难题而不是我们的,我们也不可能真的和英国动武,但是如果局势逼到我们必须要走这一步的时候,我也不会犹豫……因为我和你们一样,都不会容忍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还要在自己的地盘上有租界和殖民地,若是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后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说我们没有骨气!”谭延闿在新改组的国防部第一次高级将领会议上说道。

    建国后中国的国防部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架子,真正的权力在陆军总参谋部和海军总参谋部,不过国防部将财权紧紧的抓在手中,国防部部长实际上就是谭延闿的“账房”,落实国防资金是否落到实处,另外再充当军法处的角色,保证军队内部的没有贪赃枉法或是干预地方政事的事情发生。

    中俄战争期间合组的海陆联合参谋部也是一个空架子,由于有谭延闿坐镇而不会受海陆军前线将领的轻视,实际负责的是后勤物资供应的任务——无论是国防部还是海陆联合参谋部,除了一些参谋军官之外,主要负责其运作的绝大多数是文职人员。其实这也是谭延闿的治军理念——军队需要强大的战斗力,但是绝对不能干政,军人干政的后果将会是及其严重的,最终演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启用文职人员来管理部队在非战争状态下的运作,也是压制军人向地方事务伸手的措施。

    战争结束后,谭延闿认为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不会被卷入大规模的战争当中,而目前军队中的“派系”纷争也该到了收拾的时候,遂在他的强力主持下,重新组建了中国国防部。参照德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