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七章 深入调整

两大权力监督,再也不能恣意妄为。

    各省地方政权坚持省-府-县三级管理体系,一省辖有若干府,一府辖有若干县,当为照顾现实,同时也为方便管理起见,在特别重要之地依然设立州一级,称之为省直辖州,小省不超过2,大省不超过4个,州行政长官品秩低于府、高于县。

    省厅以下,各府、各州、各县地行政长官称之为知府、知州、知县,掌握本地区民政事宜,另设次官两名,协助长官掌握行政,统称地方行政主官,主官以下仿省厅样式设立各局,上与各厅对接,基层各局衔接。至此,从上往下都理顺了管理体制,不复架屋迭床之累赘感。

    按照最新的官员品秩,各省总督作为本省最高行政长官,与中央各部侍郎同衔,俱为从一品;布政使等作为本省行政次官,为从二品;各厅厅长为正三品,各厅副厅长为从三品;各府知府为正四品,省厅各处处长为从四品;各州知州为正五品,各府局局长为从五品;省厅处下各办主任为正六品,各州局局长为从六品;各县知县为正七品,府局各科科长为从七品;各县局局长为正八品,州局各科科长为从八品;县局各科科长为正九品,副科长则为从九品……从九品以外俱为普通官吏。但官与吏之间并未有泾渭分明的界限,通过文官考试地年轻人除个别直接授予官职外,其余均需从普通职吏开始做起,逐步升迁。

    地方机构改革的好处主要有二,其一是扁平化管理,通过分设各厅局,原先集中于行政主官的权力被分散到各厅局主官身上,虽然主官要听命于地方行政长官之命,但行政长官不必一人扮演教育局长、警察局长、财政局长之多重角色,有利于发挥领导力,开展地方全局工作;其二是透明化管理,原先各处地方,官员极少,但官员的幕僚极多,帮助官员处理事务,按照法律,幕僚是官员的私人亲随,不能从官府获得俸禄,只能从官员处获得报酬,但幕僚人数多而庞大,光为支付他们地薪酬就要耗尽官员本人的全部薪水,是故为了体面生活,不得不在公费银子上下功夫,改革之后,所有幕僚授予国家官吏身份,按职、按能力录用,其俸禄亦有了官方保障,避免再伸手公帑,也大大减轻了行政主官地负担。当然,幕僚要想担任官职,非得能通过任职考试不可,个别担任厅局负责人的还需要本级议会审议批准。

    是故,虽然在地方行政改革之后大大增加了官吏人员,但真正办事的人员其实增加不多,原本隐形的、私人的人员转换为国家公务员,理顺了关系,解决了一直困恼多年的官场顽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