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虽然看起来很好,但是枭雄众多,一个不好就是江山变色的的局面。”
萧小燕脸色有点潮红,说了那么长串的话,有些精力不济。赵刚拍了拍萧小燕的肩膀,心里却是翻滚起伏,没想到自己这一昏迷,竟然过了三四年光景,想想萧小燕的话,确当真有几分后周的光景。
显德元年54)正月,郭威<为世宗(即后周世宗柴荣)。柴荣继续进行改革,整顿吏治,严明军纪,士卒精强,为统一准备条件。柴荣即位时,后周疆域除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为北汉盘踞外,略同于后汉,与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等国并立。世宗有雄才大略,致力于全国统一,显德元年,亲率大军在高平(今属山西)与北汉、辽国的联军决战,大败北汉军,迫辽军退走,初步巩固了北部边防。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芶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
此时的柴荣可谓意气风发,大有一统江山之势。可是正当大军挺进的关键时刻,柴荣病重,遂回师开封。此后的事情可谓急转直下,柴荣不久病死,留下孤儿寡母守江山,而在一旁窥视的就是同样枭雄的赵匡胤。
周武帝死后,其第四子梁王柴宗训即位,是为后周恭帝,时年七岁。转年春天,周恭帝还未及改元,周世宗棺柩刚刚入土两个多月,真正尸骨未寒,本来要率兵北征契丹的赵匡胤兄弟自导自大戏,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赵“点检”果真做成了“天子”。后周恭帝便被宋朝改封为“郑王”。十三年后,柴宗训二十岁出头,即“发病”而死,估计是被宋室暗害,赵匡胤又演一出,“闻之震恸”,谥曰“恭皇帝”,把小伙
萧小燕脸色有点潮红,说了那么长串的话,有些精力不济。赵刚拍了拍萧小燕的肩膀,心里却是翻滚起伏,没想到自己这一昏迷,竟然过了三四年光景,想想萧小燕的话,确当真有几分后周的光景。
显德元年54)正月,郭威<为世宗(即后周世宗柴荣)。柴荣继续进行改革,整顿吏治,严明军纪,士卒精强,为统一准备条件。柴荣即位时,后周疆域除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为北汉盘踞外,略同于后汉,与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等国并立。世宗有雄才大略,致力于全国统一,显德元年,亲率大军在高平(今属山西)与北汉、辽国的联军决战,大败北汉军,迫辽军退走,初步巩固了北部边防。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芶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
此时的柴荣可谓意气风发,大有一统江山之势。可是正当大军挺进的关键时刻,柴荣病重,遂回师开封。此后的事情可谓急转直下,柴荣不久病死,留下孤儿寡母守江山,而在一旁窥视的就是同样枭雄的赵匡胤。
周武帝死后,其第四子梁王柴宗训即位,是为后周恭帝,时年七岁。转年春天,周恭帝还未及改元,周世宗棺柩刚刚入土两个多月,真正尸骨未寒,本来要率兵北征契丹的赵匡胤兄弟自导自大戏,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赵“点检”果真做成了“天子”。后周恭帝便被宋朝改封为“郑王”。十三年后,柴宗训二十岁出头,即“发病”而死,估计是被宋室暗害,赵匡胤又演一出,“闻之震恸”,谥曰“恭皇帝”,把小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