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商量后写成,或为康有为代拟。6月新政条陈5,请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请厘正科举文体,废弃八股,改试策论;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请筹款译书。又多次奏劾阻挠变法的守旧大臣。曾对文说:“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胡思敬:《戌戌履霜录》卷四)被文告发。戊政变时被捕,遇害。遗著有《雪虚声堂诗钞》、《杨漪邨侍御奏稿》、《闻喜县新志》。
林旭(1875—1898字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光绪二十一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同年捐为内阁中书。1897年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动维新运动。4月参与发起|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薰氏学》作跋,推扬今文经说。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办法。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24岁。遗著有《晚翠轩集》。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绣人。举人出身。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强学会被封禁后,又联合会中志士抗争。清廷在强学会旧址基础上设立官书局,命其参与选书事宜。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4列名保国会,而每于集会时常当众假寐。在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抑”。戌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1883(光绪九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官清廉,不媚权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阅后震恐,不敢代递。1898年春列保国会。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曾与谭嗣同一起批驳守旧派曾廉请杀康有为的奏疏,但又经常依违于维新与守旧之间,处理政事尽量“无新旧域”,使“维新守旧,咸得其宜”(刘光第:《与厚弟书》,《衷圣斋
林旭(1875—1898字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光绪二十一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同年捐为内阁中书。1897年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动维新运动。4月参与发起|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薰氏学》作跋,推扬今文经说。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办法。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24岁。遗著有《晚翠轩集》。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绣人。举人出身。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强学会被封禁后,又联合会中志士抗争。清廷在强学会旧址基础上设立官书局,命其参与选书事宜。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4列名保国会,而每于集会时常当众假寐。在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抑”。戌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1883(光绪九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官清廉,不媚权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阅后震恐,不敢代递。1898年春列保国会。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曾与谭嗣同一起批驳守旧派曾廉请杀康有为的奏疏,但又经常依违于维新与守旧之间,处理政事尽量“无新旧域”,使“维新守旧,咸得其宜”(刘光第:《与厚弟书》,《衷圣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