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悬岛

长存的《放歌》以明志。

    悬山岛,据传系张苍水最后的栖身之地。

    断崩难,难于上青天

    都说悬山岛的灵魂在铜锣甩,于是在六横的码头搭上小船,让师傅直接载我们去铜锣甩。这才发现悬山岛很大,最近处到六横台门只需要十分钟,而要去铜锣甩则要一直往东开大约40分钟。

    海上,时不时能看见几艘小渔船在近岸进行作业。更绝的是,看到了一位老人撑着只能容纳一人的类似泡沫塑料做成的小船,在海中用桨划行。其勇气,应该是以海为生的人与生俱来的。

    铜锣甩在悬山岛的最东端,一路下来,把悬山岛南侧的风光尽收眼底。沿岸奇礁怪石林立,地势险峻,几个小渔村依山势而建,大半已经荒废,山体连绵不绝,植被茂密。

    快到铜锣甩时,出现了一排峭壁千仞的石崖,高近百米,绵延数百米,气势磅礴。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潮起潮落,在崖上留下了自然形成的图案,如漓江九马画山般考验着人们的想象力。

    铜锣甩的码头,是一个简易的水泥平台,在“断崩古道”的下方。这里是一处断崖,绵延的山脊在这里断为两截,名曰断崩。现在的石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驻军为方便出行而修筑的,有钢管扶手,感觉十分险峻。

    都说“断崩难,难于上青天”,当我看到钢管扶手外,几成90度的石崖上有一串仅容半只脚的石窝窝时,我就知道此话一点都不夸张。过去在铜锣甩有二三十户人家,人要进出,山崖上凿出的石窝窝便是必经之路。

    传说,过去当地人娶媳妇,都要在姑娘头上罩一块头巾,由新郎背着从这里的悬崖峭壁上过,姑娘想回家,新郎老是找借口拒绝。一旦姑娘看到绝壁上的石窝窝,没有一个不哭的。

    过了断崩古道,就到了几年前开发的铜锣甩度假村,参天古木中,有几幢木屋别墅,风光不错,但是现在来的人已经很少了,只有一个老人看管着。

    铜锣甩的最后一位老人

    听到过铜锣甩的很多人说起,来这里肯定会遇到一位老阿婆,她是铜锣甩正宗的“原住民”。果然,在度假村的后面,我们见到了这位阿婆,她正在屋外的土灶上烧午饭。

    阿婆姓何,五十年代初嫁到铜锣甩,就一直住在这里。老人说,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和她聊上几句,还要拍照,宁波的,上海的,杭州的都有。我们便和她攀谈起来。

    “以前,这里的人家有三十多户,村子就在度假村那里,一百多人,人丁挺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