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灯市

许久,才抓着一个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挤了出来。

    “怎么回事?”郑掌柜问道。

    “霜糖……不,是雪糖!”那伙计挤得气喘吁吁,将手中的小纸包递了过来。

    郑掌柜接过纸包,将之打开,那里面是一小包晶莹剔透的细砂般的东西。

    “霜糖有什么可抢的?”他惊讶地问道,但又否认:“不对,不对,霜糖哪有这般白法?”

    神州制糖之术有极长的历史,屈原在《招魂》一诗中便有“柘浆”这种液态糖,至汉时又有“石蜜”这种固态糖(注4),唐太宗甚至派人前往天竺学习熬糖之法,并在唐初出现了沙糖,也即那伙计与郑掌柜口中的霜糖。只不过那霜糖不仅色泽要比眼前的糖黯淡,就是颗粒也要细小得多,远不如这糖漂亮。

    郑掌柜沾了两粒放入口中,从舌尖传来的一丝甜意,让他不禁惊呼起来:“果然好糖!”

    石抹广彦也伸过头来打量那纸上的“雪糖”,只见它颗粒晶莹剔亮,银白如雪,几乎没有丝毫杂质,离得近了,还可以嗅到一股甜香。他也捻了小撮放入口中,那糖粒入口即化,甜味之强,是他从未尝到过的。

    “这雪糖是哪里来的?”郑掌柜皱着眉:“小人在临安、绍兴这一块儿呆了也有十余年了,可从未见到期这等好糖卖!”

    “小人打听过了,听说是一外来的海商托这家人卖的。”那伙计极为精明,听到郑掌柜问,他立刻回答道。

    “那倒难怪,海外多奇珍,有这等好糖……”郑掌柜闻言点了点头:“只是一向听闻海商于泉州贩糖去海外卖,却没想如今海外竟然有比大宋更好的糖了。”

    自唐时始,闽地便大量种植甘蔗,当地人以此熬糖,大宋的海商们将之贩运出洋,其中利润颇多,郑掌柜久居江南,平日又极用心的,因此对此有所耳闻。

    “这雪糖如何卖的?”石抹广彦问道。

    “十文一钱(注5),一贯五百文一斤。”

    “好贵!”石抹广彦惊道,十文一钱,也就意味着一人每天的生活费用全部花去,也不能换得半两雪糖。此时一户中等人家的全部家财,也不过是三千贯至一万贯。(注6)

    “如今正是元夕,江南百姓喜好甜食,元宵里少不得用糖。”郑掌柜摇了摇头:“便是普通糖,也要二文,何况这雪糖!”(注7)

    “他有多少雪糖?”石抹广彦又问道。

    “那人用独轮车推来了两车,说是有四百斤。”伙计说道:“他是正月十二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