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放在朝中,对于黄来福很轻松就解决了今年两镇军队的吃饭问题,内阁及户部的官员震惊黄来福能力的同时,心情的酸甜苦辣自然是说不清楚。
相比蓟镇及辽东镇,山西镇大同镇虽不算是大镇,然而两镇十几万的军队,还有几万头的马匹,每年需要的粮饷草料也是个巨大的数目。
每年冬后,内阁及户部兵部都是相互吵闹扯皮后,才勉强支应一些粮饷发往两镇,而且每年的运粮运饷的都是不足,相比黄来福的大手笔,便显出他们的藐小来。
心情不舒畅是一个,如果几年后黄来福真的解决了两镇的军队粮饷问题,如此大的功劳,该如何安排这个黄来福呢,难道让他以一个武人身份进入内阁不成?
众官心情复杂的同时,万历皇帝却是非常的高兴,黄爱卿一入两镇,立时就解决了今年两镇十余万军队的吃饭问题,果然是个人才,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
当然了,发粮发饷的同时,黄来福也对两镇军中的各样弊端进行严厉的纠察。
支给粮饷的总督府各人每到一处,都是严格核察各处的军士人数,清点实际的兵员及马匹数目后,便造册上报,以为以后的发饷依据。
虽说有些领兵将官,或是各道的文官们,在闻听黄来福将要举行的新政后,都想办法拉来了一些青壮填补人数,不过由于此时当兵是民间普遍认为的低贱危险职业。
而且这时黄来福的粮饷还没发放下去,青壮民户们也没认识到当兵的好处,所以各人的努力并没有多大的成果。
最后核察的结果,几乎每只军队中,都存在着这种吃空饷的现象。两镇定额的十八万军队中,至少有近六万余军士,两万余马匹的空饷数额。
由于吃空饷,喝兵血是两镇军队中的普遍现象,法不责众,所以对于这个第一次核察的结果,黄来福决定给于默认,不过此后核造兵册后,如果下一次还有谁敢吃空饷,喝兵血,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当然了,黄来福严察军队中的吃空饷问题,而且以后发饷又是唱名与给,将粮饷实际地发到了每个军士们的手上,最少程度减少了许多人贪墨的机会,这自然冒犯了一些文官武将们的利益。
此后几年中,两镇发生了若干次心怀不满的官将们挑动起的暴乱,不过都被黄来福严厉地镇压下去,大杀出手,豪不留情。
有三营近万强悍的嫡系军队在手,没有一次暴乱时间可以超过一个月。就算朝中有人以此作文章弹劾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