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情报显示,两位主帅在许多方面都有些不合,再加上萧察剌狂妄自大,压制耶律大石,这都是可以被利用的地方,反观夏军,权王察哥只手遮天一人说了算,是战是退毫无阻拦,从这一方面讲,夏军更胜一筹!
其次,辽、夏两国目前的形势也不一样,夏国国内政治比较稳定,内忧外患较轻,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不大,而辽国却是已被金国打了个半死,如今听闻金国要再度对辽开战,军队士气早已低迷到了极点,较之夏军更容易屈服。
更重要的是,察哥跟萧察剌和耶律大石相比还有个本质的区别,他是真正的夏国皇族,是皇帝的亲弟弟,他的身份也决定着他不会轻易投降。
综合这些原因,郑飞认为兵力较少但实际上战斗力要更强一些的夏军更难对付,于是他才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博州,让那里的天道军把握更大一些,尤其是还把种师道与刘法也放在了博州,靠他们在西北打出来的盛名震慑夏军!
事实果然不出郑飞的意料,自从夏军被围后,发现上当的察哥立刻指挥大军打了数次突围战,头三天中更是天天血战,战况要比高唐城惨烈许多!
好在天道军顶住了察哥的疯狂反扑,并成功的实施了诸如挖围城壕沟、炸博州城楼等一系列行动,对夏军造成了巨大的心里压力。再加上十几万从京西、京东两路紧急调集来的民兵在加入他们后所形成的“虚假”的兵力优势,更是令夏军感到绝望,至今仍成功将夏军围困在了博州城内。
只不过由于在此前时宋军并没有完全损毁夏军的粮草,夏军进入博州发现假粮仓时,察哥也没有如萧察剌一样下令全军忘乎所以的开怀大吃,所以夏军的粮草状况要比辽军强很多,省着点吃,还能坚持住,目前仍与天道军僵持着,但谁都知道这种僵持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察哥随时会破釜沉舟,跟天道军进行一次决战!
当前的情况正是,宋军在一旁不怀好意的窥视着,夏军也随时都可能发动决战,这些都迫使郑飞必须尽快结束对辽军的招降,然后立刻率领大军南下驰援博州战场!
好在,辽军已经投降了,但在率军南下前,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郑飞的面前,那就是现在要如何处置投降的这近三十万辽兵,他们目前虽然投降了,却还没有真正的忠诚于郑飞,一有机会,他们就可能反叛郑飞,而郑飞又不放心将他们全部押往身后的腹地,因为要押送他们必然耗费许多兵力,而且如今腹地兵力空虚,一旦他们真的叛乱了,就等于后院失火,后果难以想象。
这种
其次,辽、夏两国目前的形势也不一样,夏国国内政治比较稳定,内忧外患较轻,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不大,而辽国却是已被金国打了个半死,如今听闻金国要再度对辽开战,军队士气早已低迷到了极点,较之夏军更容易屈服。
更重要的是,察哥跟萧察剌和耶律大石相比还有个本质的区别,他是真正的夏国皇族,是皇帝的亲弟弟,他的身份也决定着他不会轻易投降。
综合这些原因,郑飞认为兵力较少但实际上战斗力要更强一些的夏军更难对付,于是他才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博州,让那里的天道军把握更大一些,尤其是还把种师道与刘法也放在了博州,靠他们在西北打出来的盛名震慑夏军!
事实果然不出郑飞的意料,自从夏军被围后,发现上当的察哥立刻指挥大军打了数次突围战,头三天中更是天天血战,战况要比高唐城惨烈许多!
好在天道军顶住了察哥的疯狂反扑,并成功的实施了诸如挖围城壕沟、炸博州城楼等一系列行动,对夏军造成了巨大的心里压力。再加上十几万从京西、京东两路紧急调集来的民兵在加入他们后所形成的“虚假”的兵力优势,更是令夏军感到绝望,至今仍成功将夏军围困在了博州城内。
只不过由于在此前时宋军并没有完全损毁夏军的粮草,夏军进入博州发现假粮仓时,察哥也没有如萧察剌一样下令全军忘乎所以的开怀大吃,所以夏军的粮草状况要比辽军强很多,省着点吃,还能坚持住,目前仍与天道军僵持着,但谁都知道这种僵持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察哥随时会破釜沉舟,跟天道军进行一次决战!
当前的情况正是,宋军在一旁不怀好意的窥视着,夏军也随时都可能发动决战,这些都迫使郑飞必须尽快结束对辽军的招降,然后立刻率领大军南下驰援博州战场!
好在,辽军已经投降了,但在率军南下前,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郑飞的面前,那就是现在要如何处置投降的这近三十万辽兵,他们目前虽然投降了,却还没有真正的忠诚于郑飞,一有机会,他们就可能反叛郑飞,而郑飞又不放心将他们全部押往身后的腹地,因为要押送他们必然耗费许多兵力,而且如今腹地兵力空虚,一旦他们真的叛乱了,就等于后院失火,后果难以想象。
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