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错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用他的死证明了对他和大辽的忠诚!
耶律延禧随即任命耶律东利为自己的特使,带着自己写给李乾顺的亲笔信即刻启程去往夏国。
同时,耶律延禧下令全军提高警惕,准备随时应对来自金国和耶律淳的进攻,一定要坚持到夏国援军的到来!
耶律淳只是虚张声势,他当然不会进攻耶律延禧,金国原本倒是准备进攻耶律延禧,但郑飞的到来却让他们临时改变了主意,在他们看来,耶律淳得到了郑飞的帮助后实力暴涨,已经重新拥有了跟他们叫板的实力。而他们刚刚才占领上京道,立足未稳,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它,这个时候如果贸然进攻耶律延禧,他们担心很可能会被耶律淳找到机会进攻他们,就像上一次他们原本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被耶律淳突袭东京险些得手一样。所以金国也选择了暂时休兵,一面抓紧时间整顿上京道,一面调兵遣将堤防耶律延禧和耶律淳。
就这样,随着郑飞的到来,各方势力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偃旗息鼓。
按照协议的约定,庞万春与花荣督促耶律淳立刻将原南京道大军官兵的家属迁往他们的驻地,让官兵们家人团聚,
耶律淳不敢不答应,以前他可以将那些家眷当作人质,但现在却不行了,遵守协议是一方面,如果强行继续扣留这些家眷,势必会引起老部下的反感与不满,不利于他接下来重新拉拢原南京道大军的计划。所以他不但要归还那些家眷,而且还要好好的归还,
耶律淳连下圣旨,下令补足所有官兵的薪俸给他们的家眷,下令赦免所有获罪家眷的罪责,他还从许多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家眷中选出了一些人当作代表召进"皇宫"款待了一番,让他们去给那些官兵传话,告诉他们,"朕"理解他们当初不得不投降的苦衷,"朕"一点也不怪他们,如今即便大家已经分属不同的阵营,但大家永远都是"一家人",没事常"回家看看","朕"想念他们。
风风光光的送走了那些家眷后,耶律淳随即开始暗中接触天道军中原先自己的老部下,为了保险起见,他首先接触的还都是那些曾经的亲信部下,但他很快就惊讶的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所有的消息都是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可据他派去送信儿的又说,无论是他的口信儿还是亲笔信都的确是当面送达给了那些将领。
怎么会这样?耶律淳又派人再去联络,这次是换了一批将领,但结果同样是石沉大海毫无回信!
耶律淳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这些将领已被严密的监视了起来,
耶律延禧随即任命耶律东利为自己的特使,带着自己写给李乾顺的亲笔信即刻启程去往夏国。
同时,耶律延禧下令全军提高警惕,准备随时应对来自金国和耶律淳的进攻,一定要坚持到夏国援军的到来!
耶律淳只是虚张声势,他当然不会进攻耶律延禧,金国原本倒是准备进攻耶律延禧,但郑飞的到来却让他们临时改变了主意,在他们看来,耶律淳得到了郑飞的帮助后实力暴涨,已经重新拥有了跟他们叫板的实力。而他们刚刚才占领上京道,立足未稳,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它,这个时候如果贸然进攻耶律延禧,他们担心很可能会被耶律淳找到机会进攻他们,就像上一次他们原本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被耶律淳突袭东京险些得手一样。所以金国也选择了暂时休兵,一面抓紧时间整顿上京道,一面调兵遣将堤防耶律延禧和耶律淳。
就这样,随着郑飞的到来,各方势力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偃旗息鼓。
按照协议的约定,庞万春与花荣督促耶律淳立刻将原南京道大军官兵的家属迁往他们的驻地,让官兵们家人团聚,
耶律淳不敢不答应,以前他可以将那些家眷当作人质,但现在却不行了,遵守协议是一方面,如果强行继续扣留这些家眷,势必会引起老部下的反感与不满,不利于他接下来重新拉拢原南京道大军的计划。所以他不但要归还那些家眷,而且还要好好的归还,
耶律淳连下圣旨,下令补足所有官兵的薪俸给他们的家眷,下令赦免所有获罪家眷的罪责,他还从许多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家眷中选出了一些人当作代表召进"皇宫"款待了一番,让他们去给那些官兵传话,告诉他们,"朕"理解他们当初不得不投降的苦衷,"朕"一点也不怪他们,如今即便大家已经分属不同的阵营,但大家永远都是"一家人",没事常"回家看看","朕"想念他们。
风风光光的送走了那些家眷后,耶律淳随即开始暗中接触天道军中原先自己的老部下,为了保险起见,他首先接触的还都是那些曾经的亲信部下,但他很快就惊讶的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所有的消息都是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可据他派去送信儿的又说,无论是他的口信儿还是亲笔信都的确是当面送达给了那些将领。
怎么会这样?耶律淳又派人再去联络,这次是换了一批将领,但结果同样是石沉大海毫无回信!
耶律淳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这些将领已被严密的监视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