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射杀李建成,一样让后人非议。
朱棣不想这样。
他还是当初的心思,婊子当了,牌坊还是得立起来。
而根据太孙朱瞻基的分析,如果这件事来硬的,确实存在着朱允炆被自己派兵杀戮的消息走漏到民间的可能。
还是得让朱允炆自己去见太祖。
而且还得让他下旨意,安抚好追随他的人,不让那些人搞事。
也就是说……
给朱允炆一个保证,保证不杀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然而这一万多人及其家眷怎么处理?
思来想去,朱棣觉得朱瞻基信中提及的那个建议不错。
福广那边出现了在海外还有一个崭新陆地的流言——这个消息其实朱棣已经知道了,锦衣卫遍布全国,这么重要的消息朱棣怎么可能会忽略。
想到这里,朱棣忽然发觉,就把这一万多忠义之士及其家眷全部流放到那些地方去,貌似是最能让朱允炆相信的操作了。
朱棣心中忽然一动,黄昏是不是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他一直在图谋的就是那片还没有开化的土地?
既然这样……
那就让黄昏来操作此事。
朱棣立即对马鎏道:“磨墨。”
要给黄昏写一封密信,让他去帮助朱瞻基把这个事情的尾巴给收拾干净——这个事情不能拖,越早解决越安心。
得益于大明官道的修建,现在消息的传递比以前提升了很多。
所以十余天后,朱棣刚到顺天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率领大军去了奴儿干,然后继续永乐十七年未完成的战事时,黄昏的密信也追到了奴儿干。
朱棣看后,犹豫了很久。
因为他一旦同意此事,那么就意味着,同意了黄昏去海外开辟一个新国度的大战略,也就意味着,后期黄昏会从大明带走大量的人口、人才和金银。
而这其实是朱棣很难接受的。
虽然之前已经想通了,把黄昏栓在大明对彼此都不友好,但事情在真正要起头的时候,朱棣哪怕再果断,这种牵扯到国家未来的事情,他还是要继续再斟酌。
但事情关系朱允炆,此事朱棣也怕夜长梦多。
在辗转难眠几天后,在他的前锋大军第一次和女真大军遭遇上,打了一场漂亮的全歼战后,在朱棣第一次亲眼目睹机枪出现在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后,朱棣倏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还敢把黄昏留在大明?
老实说
朱棣不想这样。
他还是当初的心思,婊子当了,牌坊还是得立起来。
而根据太孙朱瞻基的分析,如果这件事来硬的,确实存在着朱允炆被自己派兵杀戮的消息走漏到民间的可能。
还是得让朱允炆自己去见太祖。
而且还得让他下旨意,安抚好追随他的人,不让那些人搞事。
也就是说……
给朱允炆一个保证,保证不杀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然而这一万多人及其家眷怎么处理?
思来想去,朱棣觉得朱瞻基信中提及的那个建议不错。
福广那边出现了在海外还有一个崭新陆地的流言——这个消息其实朱棣已经知道了,锦衣卫遍布全国,这么重要的消息朱棣怎么可能会忽略。
想到这里,朱棣忽然发觉,就把这一万多忠义之士及其家眷全部流放到那些地方去,貌似是最能让朱允炆相信的操作了。
朱棣心中忽然一动,黄昏是不是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他一直在图谋的就是那片还没有开化的土地?
既然这样……
那就让黄昏来操作此事。
朱棣立即对马鎏道:“磨墨。”
要给黄昏写一封密信,让他去帮助朱瞻基把这个事情的尾巴给收拾干净——这个事情不能拖,越早解决越安心。
得益于大明官道的修建,现在消息的传递比以前提升了很多。
所以十余天后,朱棣刚到顺天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率领大军去了奴儿干,然后继续永乐十七年未完成的战事时,黄昏的密信也追到了奴儿干。
朱棣看后,犹豫了很久。
因为他一旦同意此事,那么就意味着,同意了黄昏去海外开辟一个新国度的大战略,也就意味着,后期黄昏会从大明带走大量的人口、人才和金银。
而这其实是朱棣很难接受的。
虽然之前已经想通了,把黄昏栓在大明对彼此都不友好,但事情在真正要起头的时候,朱棣哪怕再果断,这种牵扯到国家未来的事情,他还是要继续再斟酌。
但事情关系朱允炆,此事朱棣也怕夜长梦多。
在辗转难眠几天后,在他的前锋大军第一次和女真大军遭遇上,打了一场漂亮的全歼战后,在朱棣第一次亲眼目睹机枪出现在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后,朱棣倏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还敢把黄昏留在大明?
老实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