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损伤的诸城,也都完成了修缮,又并且在襄武等城的外围,亦各修建成了一两个坞堡,与主城成犄角之势。
这是个不错的消息。
蒲茂如果再来犯境,难度就会更大。
河州蝗灾被遏制住了恶化的势头,陇州方面的消息,陇州蝗灾也得到了抑制。
氾丹和陈不才等纷纷上书,俱称这都是令狐乐修德有功的缘故。
莘迩闻知此讯,一笑置之。
他有了余暇,将注意力重新转到文举此事上头,和黄荣接连通了两封信。
黄荣回信中说:谷阴朝中对此的阻力前所未有的大,就在前两天,便连一向不肯露头的陈荪也上了一道书,反对开文举,张浑尽管没有反对,可态度很不积极,甚至可称消极;身为定西国君的令狐乐对此则是左右摇摆,含糊模棱。
说到底,再是因为各种利益,张浑、陈荪不得不和莘迩合作,或者采取不抵抗策略,可是文举此制,实在与均田等制不同,就像陈不才的话,此制是在“乱伦常”,一旦得以施行,大批的寒士由此入仕,势族们赖以掌控权力、财富的特权根基就会被动摇,最终瓦解。
所以,张浑消极、陈荪公开反对,不足为奇。
摆在莘迩面前的,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强制推行,一个是另想他法。
莘迩征询了黄荣、羊髦等人的意见。
黄荣认为,完全可以强制推行。
凭借莘迩以往的声望,挟去年秋襄武大胜的兵威,就算是强制推行,谁还敢生乱不成?
羊髦认为,最好不要强制推行。
文举一开,大量的寒士涌入“体制”里头,的确是可以加强莘迩的政治势力,但是通过文举而进入政权中的这些新人,限於从政的经验、资历等方面,他们在最先的时候,绝大多数肯定是只能充任下级、辅佐,没个一定的时间,没有充足的锻炼,他们是成不了气候,影响力亦是有限的,此是最好不要强制推行的原因之一。
到现在为止,谷阴朝中也好、州郡官寺也好,把持要职、占据多数的仍然是士族中人,如果强制推行文举,那么因此入仕的寒士与这些贵族士人,双方势必就会产生矛盾,如此一来,朝中、地方可能就会陷入内斗、内耗,此是最好不要强制推行的原因之二。
相比黄荣的“快刀斩乱麻”,羊髦此议是老成之见。
莘迩思之良久,召来张龟、高充等人,再又问询他俩的意见。
张
这是个不错的消息。
蒲茂如果再来犯境,难度就会更大。
河州蝗灾被遏制住了恶化的势头,陇州方面的消息,陇州蝗灾也得到了抑制。
氾丹和陈不才等纷纷上书,俱称这都是令狐乐修德有功的缘故。
莘迩闻知此讯,一笑置之。
他有了余暇,将注意力重新转到文举此事上头,和黄荣接连通了两封信。
黄荣回信中说:谷阴朝中对此的阻力前所未有的大,就在前两天,便连一向不肯露头的陈荪也上了一道书,反对开文举,张浑尽管没有反对,可态度很不积极,甚至可称消极;身为定西国君的令狐乐对此则是左右摇摆,含糊模棱。
说到底,再是因为各种利益,张浑、陈荪不得不和莘迩合作,或者采取不抵抗策略,可是文举此制,实在与均田等制不同,就像陈不才的话,此制是在“乱伦常”,一旦得以施行,大批的寒士由此入仕,势族们赖以掌控权力、财富的特权根基就会被动摇,最终瓦解。
所以,张浑消极、陈荪公开反对,不足为奇。
摆在莘迩面前的,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强制推行,一个是另想他法。
莘迩征询了黄荣、羊髦等人的意见。
黄荣认为,完全可以强制推行。
凭借莘迩以往的声望,挟去年秋襄武大胜的兵威,就算是强制推行,谁还敢生乱不成?
羊髦认为,最好不要强制推行。
文举一开,大量的寒士涌入“体制”里头,的确是可以加强莘迩的政治势力,但是通过文举而进入政权中的这些新人,限於从政的经验、资历等方面,他们在最先的时候,绝大多数肯定是只能充任下级、辅佐,没个一定的时间,没有充足的锻炼,他们是成不了气候,影响力亦是有限的,此是最好不要强制推行的原因之一。
到现在为止,谷阴朝中也好、州郡官寺也好,把持要职、占据多数的仍然是士族中人,如果强制推行文举,那么因此入仕的寒士与这些贵族士人,双方势必就会产生矛盾,如此一来,朝中、地方可能就会陷入内斗、内耗,此是最好不要强制推行的原因之二。
相比黄荣的“快刀斩乱麻”,羊髦此议是老成之见。
莘迩思之良久,召来张龟、高充等人,再又问询他俩的意见。
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