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3

  一位名叫铃木的日本随军记者在“竞赛”期间一直跟在野田毅身边,对方每杀一人,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增加屠杀数量。这其中包括杀人时间、杀人地点、杀人手段等一个不落全部记录在册,并将这些血淋淋的真相和资料以最大篇幅,一字不漏地刊登在了日本的《东京日日新闻》上,引得国际政坛一片哗然唏嘘声不绝于耳。这也为日后搜集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在南京市民绝望面对日军大面积屠城的关头,城内未能成功突围的中国守军也自然而然就成了进城日军的重点排查和屠杀对象,只要发现一律杀光,绝不留活口。

    例如坚守在挹江门一带的国军第36师,这支部队就倒了血霉。身为督战队,在几乎所有作战部队都接到撤退命令的同时,唯独第36师没有收到一封来自司令部或是来自78军军部的手令,这自始至终连个通讯兵都不曾来过。最后还是由第78军军长兼第36师师长宋希濂主动向司令部电台发报询问后,才正式确定的撤退命令。那时,唐长官已经在煤炭港坐上自己的小火轮游往由顾祝同亲自坐镇的江北防线了……

    当第36师一众官兵集中至下关码头准备渡江时才猛然醒悟,原来早在战役打响前唐长官就已下令将停靠在江边的所有渔船和皮筏全部捣毁,目前的下关码头用“有名无实”这个词来形容亦不为过。

    既然从水路突围已然无望,那就只好硬着头皮突破挹江门防线向城外进行正面突围了!作为此次战役的“督战部队”,第36师的总体战斗力却并不强悍。虽然在部队扩编前师长宋希濂曾从87、88两个王牌师里各抽调出一个团进来用以提高36师的整体战斗力,但不幸的是,这两个团的精锐基本都在之前的淞沪会战中打光了,剩下的不过是一帮由地方部队临时组建起来的乌合之众。按照杨龙菲的说法,这就是支乌七八糟,鱼龙混杂的队伍,论起战斗力撑死也就是个二流水平,不过就是仗着人多罢了。

    宋长官一逃,第36师迅速变作一盘散沙,有规律的建制和队形早已不复存在,干脆就是班自为战,人自为战算了。到了这个关口,能活着逃出去才是真的,至于别的,都他妈是扯淡!

    有些自作聪明的士兵干脆就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妄想凭着一身布衣就能瞒过日本人的眼睛,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不知是出于经验还是在攻城前曾受到过这方面的培训,所有的日本兵在确认中国市民身份前,都要检查一下对方的手心手背和头饰发型:

    一旦发现有人手背是黑的,日本人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