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西北行(一十三)

��难以考证,商朝的偃师遗址中就发现了宽达两米的暗沟明渠,而到了周朝,更是有司空主管水事,可见当时统治者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城市已经开始普遍使用陶制排水管进行排水了。

    除了排水问题外,垃圾处理也是从华夏上古以来就重视的城市问题,商代便有明律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你乱丢垃圾到道路上,直接剁手!

    春秋的子贡就觉得这条法律过于严苛,特意问过孔子,孔子对其解释说“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刑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其所易而无离其所恶,此治之道!”

    简单的说,孔子认为,如果乱丢垃圾到街道上,必然会引起邻里纠纷,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就会械斗,一旦械斗,百姓就会死伤,因此商代制定这样的法律并没有问题。

    这条对乱丢垃圾直接砍手的刑罚后来被秦国选入《秦律》,一直到汉朝废除肉刑才取消,但依旧有代替的法律,多为按情形严重进行打板子。

    毕竟这可是孔夫子都认可的律法。

    除了严刑峻法外,从周朝开始,历朝历代的官府也会设置部门专门处理垃圾,比如周朝就有条狼氏专职街道清理工作。

    “回明公,长安城扩建时将修筑配套的明沟暗渠以及大量渗井,以此来应对暴雨以及污水排放。

    明公请看,各条主街两旁都将修建宽达三米的暗渠,连接各坊,以排雨水。

    而各坊之内也将设多口渗井,以排污物。”

    “渗井?”马强想了想,摇头说道“不可,渗井虽然修筑简单,效果优良,短时间使用无恙,但长时间使用就将污染水质。

    长安城乃我大汉日后国都,这是千年大计,不可不为日后考虑。”

    这...

    钟繇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渗井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个深井,只是这些深井不是用来打水的,而是用来倒水的,将污水或者雨水引入其中,用沙土可以净化污水的原理将其净化后再让净化后的水慢慢渗入到地下水中,形成水资源的有效循环。

    这的确是一种极为巧妙的办法,但一来因为技术有限,所谓的深井还是深的有限,二来随着时间推移,渗井容易堵塞,沙土净化能力也有限,很容易污染附近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硝化,最终使得水味咸苦。

    渗井在中国古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