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遥跳下椅子,手上拿着翻开的《礼记》却并不放在眼前而是负在背后,神气的昂首挺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清朗的读书声,在东厢房里走起。聆听着林遥读书的四个生灵,云秀、雪雅、可可、哨哨那是一个比一个更加的摸不着头脑。读书声还在持续着,《中庸》篇有三千五百余言,相对于短则几十字、长则几百字的诗篇,可算是很长了。
云秀原本想听《诗经》,林遥给她读手头上这部《礼记》的《中庸》篇,倒也并非随便的敷衍了事。因为在这篇《中庸》里,出现的“诗云”“诗曰”仅比“子曰”少了那么几条,那是包含着大堆《诗经》的内容,更不乏关于这些诗句的高见妙解。
林遥整篇《中庸》读下来,整整一刻钟过去,而三个小妖精沉浸于绕梁之声,都是云里雾里了。三个小妖精显然难以明白,毕竟灵魂不完整,更何况是初次听闻如此至理,即便是十分聪慧之人,只这么听一遍,能够理解的内容,恐怕也有限。
林遥的读书声歇止了,东厢房寂静了。在寂静之中,林遥却听到水缸里,有个微妙的声音嘀嘀咕咕,那是鲤鱼精发出。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
细听之下,原来鲤鱼精云秀在默默记诵着,林遥不禁微微笑了。孔夫子曰过:“有教无类。”云秀虽然是妖精,但瞧她这用心记诵的态度,不正是孔夫子在《中庸》里所曰“好学近乎知”的真实写照么?
水缸里的云秀嘀咕完这末尾几句,毫不懈怠地从头嘀咕起。林遥背负着双手,悠然地望着窗外,却是静静聆听着水缸里的嘀咕声。一遍下来,林遥听她独自默念正确的内容,不过三成而已。
忽而,云秀又从头嘀咕起,林遥也静听下来,她这一遍默念正确的内容,更为减少了。
云秀再次从头嘀咕起,林遥听得她默念正确的内容,只有两成左右了。
云秀冒了冒泡,再再次从头嘀咕起……
林遥并不为之捉急,却是心有戚戚焉,想到自己曾经如鲤鱼精这般年岁时,混迹人间迷茫的孜孜以求,还真有点怀念。
俗语有云:“工夫不负有心人。”云秀孜孜不倦,如此努力的下工夫,上天照样也不负有心之妖,硬是让她记住近二成内容。
半天一夜,悄然过去,又是阳光灿烂的上午。
“少爷……”
云秀
清朗的读书声,在东厢房里走起。聆听着林遥读书的四个生灵,云秀、雪雅、可可、哨哨那是一个比一个更加的摸不着头脑。读书声还在持续着,《中庸》篇有三千五百余言,相对于短则几十字、长则几百字的诗篇,可算是很长了。
云秀原本想听《诗经》,林遥给她读手头上这部《礼记》的《中庸》篇,倒也并非随便的敷衍了事。因为在这篇《中庸》里,出现的“诗云”“诗曰”仅比“子曰”少了那么几条,那是包含着大堆《诗经》的内容,更不乏关于这些诗句的高见妙解。
林遥整篇《中庸》读下来,整整一刻钟过去,而三个小妖精沉浸于绕梁之声,都是云里雾里了。三个小妖精显然难以明白,毕竟灵魂不完整,更何况是初次听闻如此至理,即便是十分聪慧之人,只这么听一遍,能够理解的内容,恐怕也有限。
林遥的读书声歇止了,东厢房寂静了。在寂静之中,林遥却听到水缸里,有个微妙的声音嘀嘀咕咕,那是鲤鱼精发出。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
细听之下,原来鲤鱼精云秀在默默记诵着,林遥不禁微微笑了。孔夫子曰过:“有教无类。”云秀虽然是妖精,但瞧她这用心记诵的态度,不正是孔夫子在《中庸》里所曰“好学近乎知”的真实写照么?
水缸里的云秀嘀咕完这末尾几句,毫不懈怠地从头嘀咕起。林遥背负着双手,悠然地望着窗外,却是静静聆听着水缸里的嘀咕声。一遍下来,林遥听她独自默念正确的内容,不过三成而已。
忽而,云秀又从头嘀咕起,林遥也静听下来,她这一遍默念正确的内容,更为减少了。
云秀再次从头嘀咕起,林遥听得她默念正确的内容,只有两成左右了。
云秀冒了冒泡,再再次从头嘀咕起……
林遥并不为之捉急,却是心有戚戚焉,想到自己曾经如鲤鱼精这般年岁时,混迹人间迷茫的孜孜以求,还真有点怀念。
俗语有云:“工夫不负有心人。”云秀孜孜不倦,如此努力的下工夫,上天照样也不负有心之妖,硬是让她记住近二成内容。
半天一夜,悄然过去,又是阳光灿烂的上午。
“少爷……”
云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