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章读书人



    曾经有个人被缉押在牢狱中一百八十多天,再次为官时,他关注民生,治理水患。世人常言--东坡处处筑苏堤。现在,他在出使大理的路上。

    曾经有人被关土牢三年,敌国君主亲自劝降,许其一国之相。他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曾经有人站在自己的国旗下,因为没有国歌而受尽世人嘲讽。年过古稀的高龄,脸色先黑后紫再涨红,最后泰然自若。将一首天朝的民间小调抬进了世界级音乐殿堂。所以世界上的人想到天朝的音乐,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首《茉莉花》。

    一瞬间,林牧之豁然开朗,或许跟这些祖宗比,自己有些一无是处,但那又如何?前人之事,后人之师的道理早已经告诉林牧之该怎么做,该做些什么。

    即使和祖先们一样。放下了爱看的书,拿起了刀;放下了安逸的生活,拿起了笔;坐过了牢,依旧不忘初心;身在敌营,依旧没有低下高傲的头颅;背上“卖国贼”的称号远走他它,依旧没忘了心中的故乡。

    什么样的人是个读书人?

    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了答案。而回答的人当时不过十二三岁。

    人们在看电视时,古人都是长袖善舞,大袖飘摇。

    然而事实却是,大华的社会很烂。很破烂,也很糜烂。

    这是一个双标的社会。男人和女人是双标,穷人和富人是双标,读书和白身是双标,官人和富人是双标,帝王和官人是双标。每一个阶级的差异都会成为一个个,一道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尽管这个社会不那么美好,可那又如何?不是正需要人们,让它变得更好?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行动起来。

    一个人的力量如沧海一粟,太过渺小了。

    林牧之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听着几千人弹奏的乐曲。

    一个人的声音太小,那么一千人呢?一万人呢?一万万人呢?

    实然想起了中学的语文老师说过一句话--老师就像是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别人。

    烛火虽然微小,但你也要看它点燃了什么?是一把干草,还是一捆干柴?

    当然…

    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回过神来的林牧之看了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小枯子已经不间断的弹了将近一个时辰,若不是带着指套,林牧之早就不让她弹了。可即便带着指套,小手的关节也开始泛白了。

    外卖送来也有些时间了。别惊奇!大华朝有外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