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四章灵光一闪

来买东西的客人也是最多的。

    灵光一闪就帮自己挣了两贯钱,乐的狗儿是走路都带飘,有钱了干嘛?

    当然是接着买年货啊,缺的东西太多,只好捡重要的买,想想家里还没有买桃符,就背着背篓向土地庙走去,据说哪里的桃符比较灵验,正好再顺手买两张钟馗像!

    桃符,便是在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后汉书·礼仪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正所谓驱鬼避邪专属法器,后世已经不多见了,大多被对联所代替,但也有一些偏僻山村会在过年时把大门左右两边各挂上个桃木小块儿。

    桃符在宋以前是专门用来驱鬼避邪用的,后来有个叫孟昶的。

    嫌弃桃符单调,难看,就在上面题了几句词,名人效应,下面的百姓争相效仿,然后这桃符就变了模样。

    因为他的题词改变了桃符的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即联语。

    联语,也就是对联的祖宗。

    孟昶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了写对联的第一人。

    桃符慢慢的又演变出了另一支,门神。

    用桃木板刻总是很麻烦,后来就有个懒人用纸张代替,画完一瞅,嗨,还挺好看!于是贴门神这个习俗就保留了下来,以前的门神画像除了画捉小鬼吃的钟馗外,还有好几个抓鬼的神仙像,后受唐朝时期几位大佬的疯狂魔改,传到后世就成了秦叔宝和尉迟恭。

    对联这个东西,在北宋时才刚刚出现,所以到南宋朝时也仅仅才流行到了大城市,真正大面积推广还是等到了明朝。

    看了十几家刻桃符的,一个赛着一个的贵,那价格狗儿可舍不得买。

    转了好几圈就买了两张画得比鬼还丑的钟馗像,叹口气,孤零零的也太少了吧!

    突然想起父亲曾说过一个叫做对联的稀罕玩意儿,红纸上题些吉祥话,贴在门上红艳艳的即显得好看又隐隐的透露出一股子文雅气息,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便宜啊!

    又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拍拍脑袋再仔细想想,好吧,当时父亲说这东西只在大城市里才有,祐川这种小地方,估计还买不到吧!

    如果?如果!

    真是太佩服自己了,脑袋拍多了人果然就会变聪明哈哈哈。

    祐川县还没有流行开贴对联,掐指算算还有五天时间,如果自己把这个东西弄出来,这祐川县可不少户呢!若是谋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