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四三章走水路

    打开中国的地图,你会发现,中国被境内的两条山脉自然分割成了三大板块儿,形成了西高东低“大河向东流”的地貌地形。

    第一条是由“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组成的山脉链,西边是高原,中间是盆地。

    第二条则是由:大兴安岭山脉、太行山脉、巫山三峡山脉以即南部的雪峰山脉,这一山脉隔绝了西北刮过来的狂风,造就了东部气候宜人的平原居住区。

    其中的巫山三峡山脉,便是指,自奉节至巴东这段水路。

    这条水路,正好是从西北往东南倾斜,这一斜,让长江这条巨龙亮出了它锋利的爪牙,千百年来吞噬了数不清的船舶和性命,以至于反反复复的被路人讴歌书写在典籍里,以表示此段水路的险峻。

    比如唐朝李大大的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及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刻画出了这段水路是多么的汹涌澎湃,以及苍凉雄浑的意境。

    他二人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写出来的诗还算给巫山三峡一些面子,只让人用脑袋去想象,真正描写出巫山险峻的,还是郦道元的《三峡》。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起笔就是赤裸裸的“恶”字,当最后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更让人为殒命在这条水道里的无辜生命,嗟叹流泪。

    有人说,这条路这么难走,我绕路不行吗?答案是,不行!

    自唐以来,巫山三峡这条路,就已是中国南方最繁荣的交通走廊,是出川的必经之路,正因为这样,才让其在众多唐诗宋词的演绎传播下,成就了它的“千古名声”。

    如今的狗儿正在体验这道好“名声”,因为古代的方位是以“西”为上,以“东”为“下”,所以狗儿一行人就被开货船的船老大,奉承为“下巫山的好汉”,初时狗儿可不这么认同,不就是水浪有点大,水流有点湍急么,算啥好汉,但是当船真正划到了河道,狗儿的小心肝就开始噗通噗通的狂跳,一双腿脚也是颤抖个不停。

    “船把头,快躲快躲,那石头,啊啊啊,娘啊,我要死了!”

    眼瞅着船头要撞上河道中的大石了,紧抓着狗儿胳膊的杨小修就开始用力的攥,然后本就紧张的狗儿就被他给惊吓的也喊叫了出来:

    “船老大,快快快往右划,山上有块大石要滚过来啦!”

    撑着船桨的船老大瞥一眼两个吱哩哇啦乱叫唤的俩小娃,嘴角微微一扬,手中的船桨就点在河道中一块张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